在医院有一道“最后关卡”,每一个送到这里的病人,都徘徊在“鬼门关”。这里的医护人员,是患者生命最后的“守护神”,他们与死神赛跑,拼的是技术和责任心。重症医学科担负的重任有三项,一是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和生命支持,二是抢救大手术后出现或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的病人;三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工作。有的手术结束后,病人会第一时间移送至重症监护室观察。如重大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创伤本身就很大,如果自身状况不好,很容易导致感染,引起术后并发症。一旦出现感染,重症医学科就要以专业技术及时抢救病人。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温玉峰告诉记者,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应急救治的及时性和急危重症处置的综合水平。也就是说,急诊科是应急救治的前沿阵地,生命之光的明灭起伏,往往决定于短暂的那一瞬间;而重症医学科就是守护生命的坚强堡垒,防御着病魔和死神的一次次侵袭,捍卫着生的希望。
科室不懈努力 专业技术日趋精湛
重症医学科的“本领”很多,比如使用机器替代脏器,在器官衰竭的状态下,通过人工脏器进行循环,等脏器损伤修复、炎症消除后再恢复自体循环。“我们科室医生现在基本都能够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术、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术、有创、无创呼吸机应用技术、血气分析技术、心脏电复律技术、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技术、血液滤过技术、纤支镜技术等,确保患者能够转危为安,重新恢复健康,这也是重症医学科的责任所在。”温玉峰说道,对救治病人,重症医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传统的学科诊治病人先找病因再治病,好比先瞄准后“开枪”,而重症医学科是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难题,从而稳住生命指征,救治过程就好比边瞄准边“开枪”,力保患者能够精准治疗。
2015年冬天的早晨,ICU病房的电话突然响起,一看是急诊科电话号码,温玉峰快速拿起电话,对面语音急促,120接诊一个高空坠落的病人马上到院,请ICU协助抢救。放下电话,温玉峰一路小跑来到急诊科,病人刚到抢救室。查看病人神志不清,呼吸微弱,双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到,首先考虑失血性休克,马上抢救。抢救在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节奏中进行。半小时后病人瞳孔缩小,血压上升。经过ICU和多学科的协作,病人5天后神志转清,15天后顺利完成了骨盆和股骨干手术,一个半月后病人康复出院。家属感激不尽,送来“大医精诚,妙手回春”的锦旗表示感谢。
今年7月份,正值盛夏,急诊科在路边接诊一名无名氏病人,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无自主呼吸,体温41度,考虑为热射病,病情凶险,随时有生命危险。接到急诊科电话后,未作任何考虑,果断将病人收入ICU。气管插管、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冰毯冰帽、补液,各种抢救措施有条不紊的实施,并拨打110,积极联系家属。几日来,经过ICU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的努力,病人病情明显好转,但仍联系不到家属。ICU全体医护人员主动花钱给病人买饭,买营养品,擦洗病人,处理病人的大小便。经过积极的救治,入院第7天,病人神志转清,通过与病人的交流,我们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家属,入院第9天家属到院,对医护人员感激万分。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
记者了解到,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2006年11月,设床位21张,现开放12张,有医师6名,其中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1名,护理人员24名,其中护理专业研究生1名;拥有PB840呼吸机、飞利浦心电监护仪、贝朗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电子降温仪、排痰仪、气压治疗仪、转运呼吸机等多种先进设备;年收住各种急危重症病人近400人次,明年计划购进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机、重症床旁彩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积极学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和重大手术后病人的监护诊疗工作,为危重患者的急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抢救平台和更大限度的生命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机会。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些前来探视的患者家属,只要问及他们对重症医学科的服务是否满意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慨。一位患者家属动情地说道:“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很好,技术高、服务好,处处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他们很辛苦,谢谢他们了。”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成功救治了许多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医院同行和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