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如期而至... 学会这几招,和它说拜拜 !

来源: 医药科普/yiyaokepu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冻疮的生长和什么有关?


1.年龄


儿童与少年受到寒冷刺激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相对强烈,容易出现血液瘀滞和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诱发冻疮。


一般儿童、少年易发生冻疮,青壮年次之,老年人则不易长冻疮。


2.体质强弱与血液循环状况


体质强弱与血液循环状况也会影响到冻疮的发生。


末梢血液循环较弱的人群,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抵抗力差的人,经不起寒冷的刺激,易诱发冻疮。


3.长时间不动


运动少,活动少的人也容易诱发冻疮。


身体活动少容易使得手脚等肢体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加上身体的抗寒能力弱,易长冻疮。


4.服饰过紧


为了保暖很多人都有“将衣服扎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的习惯,但秋裤和袜子过紧也不好,血液循环会受到阻碍,脚部易长冻疮。


糖尿病朋友更要注意,鞋袜不能太紧。


5.不注意保暖


无论是身体的保暖还是手脚耳朵等局部的保暖都应该做好,否则就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长冻疮。



这些民间说法,都靠谱吗?


当然,长期以来,民间还流传着各种治疗冻疮的“秘方”,对其中几种比较主流的方法,小编也特意进行了求证,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1.用芦荟汁液搽手


芦荟汁液可以保湿、消炎,但是用它来治疗冻疮,没有经过验证到底是否有效,科学性有待考察。


同时,涂抹的时间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天气回暖时节涂抹并好转,会让人认为是有用的,但并不能区别是气温回升的功劳还是汁液在起效。


2.用辣椒水冲洗


辣椒水可以刺激末梢血管舒张,理论上有一定效果。但是你真的不怕痛吗?


3.用冷水洗手


这种“以冷制冷”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只是短时间内能让手掌变暖,起不到长效作用。



一年长冻疮,年年长冻疮?


除了这些民间“偏方”,还有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一年长冻疮,年年长冻疮”。


对这种说法,医生表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个体末梢循环功能的差异,有些人到了一定的温度末梢循环就会减弱,就易长冻疮,可以说常年长冻疮的人就是“天生”要长。


冻疮的防与治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则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


当你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你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平日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有人感手脚冷时有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1.多涂抹保护剂


当你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你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


2.冷热交替泡水


取两盆水,分别约为15摄氏度和45摄氏度。先将手脚在低温水中浸泡5分钟,后再将其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扩张功能,防止冻疮发生。


3.坚持适度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是预防冻疮的好方法,因为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冻疮趁虚而入。



4.多吃温补食物


冬天适当吃些温补、祛寒的食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预防冻疮的发生,温补的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等,祛寒的食物有辣椒、胡椒、生姜等。


当然,回到今天的话题,再次提醒大家,治疗冻疮最关键的是保暖


医药科普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