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脚下,汝河之滨,一个响亮的名字----赵素省被人们广泛传颂着。
1986年,她大学毕业后,抱着报效家乡父老的念头,放弃了优厚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了老家王寨卫生院。乡级卫生院是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各种条件非常艰苦,但她无怨无悔,扑下身子愉快的投入到工作中。从此,她像一朵白云,一年四季温馨着病人的心。她坚持医生“心”与“术”的完美结合,视病人如亲人,苦心钻研医疗技术,对病人既做病理上的治疗,又做心理上的安慰。同时,又虚心向前辈学习,老医生张从善大夫,医术娴熟,医德高尚。她虚心拜张老师为师,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大学学来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医学理论更加扎实,临床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在从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作为医务工作者,赵素省谙知这句话的内涵。工作中,她把“精”、“诚”二字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1993年因工作需要她调到汝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的岗位上,当看到不少呼吸科病人因为治疗不规范,导致年年在喘了治,治了喘的怪圈中生活,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使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使这位温文尔雅而又极具爱心的年轻白衣天使寝食难安。因而,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到上一级医院专业进修呼吸内科。2003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汝州市成立了呼吸病专科,从而填补了汝州医疗史上的一项空白,她也被誉为汝州呼吸病专业治疗第一人。呼吸内科疾病有鲜明的季节性。天冷了,病人扎堆,你忙的饭都吃不上;天热了,没病号,倒是清闲但挣不够工资。同期学习的同学、同事纷纷改行学习心脑血管等热门学科。而她却傻乎乎的在这个专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而赵素省正是这样一个以勤求业精,以思求发展的科室带头人。
工作中,她不断学习新理论,开展新技术,利用各种渠道为病人服务。凭着对医学的挚爱,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在汝州呼吸学科的发展上不断探索。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不断学习并引进新技术,提高诊治水平,率先在我市引进了过敏原测定系统,率先开展支气管镜诊疗,主持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活组织检查等技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让90%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规范全面的治疗,避免了到上级医院奔波,真正做到了大病不出县。与此同时,她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先后有10余篇医学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杂志发表,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学术交流会。并经常在电视台做相关医学知识讲座 。
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推广开去。让广大乡医务和患者认识到哮喘的危害性及正规治疗的方法,她坚持每年下乡义诊2--3次,为贫困乡村患者送医到家,使边远山区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治。并和各个卫生院联系,利用每月乡医例会的机会,印发宣传材料,向乡村医生讲解哮喘病诊治的新进展及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为了让广大患者认识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维持治疗中的作用,反复对患者讲解吸入疗法的优势,在呼吸道局部血药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小,手把手教会病人使用方法,并跟踪随访,用了10年时间,把吸入技术在本地区充分推开,得到了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充分认可。培训乡村医生三百余名,累计诊治呼吸病患者十余万余人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近五百万元,为哮喘患者早日康复,为汝州的呼吸病救治事业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三十多个春秋,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忘我的工作着。没有怨言只有笑脸,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凭着自己的热心、耐心、精心,不仅使病人顺利康复,也使病人得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感化,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一位哲人说过:“青春不仅属于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更属于一切永不倦怠、永远进取的人”。2个月前,时值秋末,声音已沙哑多年的她,查出两侧声带长出了异物,她怕耽误冬季的工作,就急急忙忙的给自己做了异物切除的手术,术后她完全发不出声音,在家休息也不忘用微信指导下级医生治疗病人,即使休息了2周,发出声音也不超过5分钟,可就算是这样,她还是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工作岗位。是的,赵素省以自己的执着和努力,塑造了一个新时期老百姓心中好医生的形象。取得了人们由衷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河南省“医德先进个人”、平顶山市“医德先进标兵”、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感动汝州十大人物”,一顶顶桂冠接踵而至。这不,由国家举办的“宋庆龄最美基层呼吸医生奖”又榜上有名,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如今,赵素省----这位人们健康的保护神,正肩负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伟大使命,永葆青春,昂首阔步在她钟爱的医学道路上。
供稿:王晓
供图:王晓
编辑:秦俊杰 杨 栋 侯晓蕾
投稿邮箱:rzsyn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