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于医药行业,擅长培训咨询
我们一直关注您的感受
代表开发医院的成功套路何其相似,而那些不成功的理由,却是各不相同。
事情:
拜访药剂科主任---成功开发医院
事情的背景:
这家医院是三级乙等。对我公司是个空白点。对本人是个增长点。本人对该医院也不熟悉,具有挑战性。
目的明确就是要品种进入。
人物:
药剂科主任46岁男性烟酒不好
行动:
若干次拜访
第一次拜访
准备好资料(主要就是公司简介,药品简介之类的),兴冲冲的来到该院。三等医院好气派的大楼。门诊病人好多。
这些都是上帝啊。
直奔服务台,询问前台小姐药剂科在哪里,美女很有戒心的说不知道。
我笑了笑:这世道,现在的医护人员对问药剂科的人都很敏感了。
可见前辈们的功力何等的惊世骇俗。
我灵机一动走向电梯口,向一位电梯的管理员问了一声好,说了句“你们的工作不容易,还是有些病人家属嫌动作慢”。。。。。。
我要和张三交朋友,要么你们有个共同的朋友,要么,我们有个共同的“敌人”,至少要有个共同的话题。
关于这点儿,后面和主任交流的时候,你也会感觉到。
和她闲聊了几句,感觉她人很不错,于是就(顺便)问了一下药剂科怎么走,她很热心的告诉了我,而且还特别告诉了那个四十多岁,头顶有些秃的就是李主任。
顺水才好推舟。功夫做够,才能“顺便”。
我感谢了一句就赶往药剂科。到了药剂科,看见有一个穿白大褂的男子,在一边咪茶,一边翻看报纸。凭直觉他就是主任,没有其他人,心里窃喜,有机会介绍品种。
貌似好戏要登场
我说了声:李主任,打扰了,我是某某公司的。顺势递上一张名片,他没有回答,也没有看我的名片。我只好尴尬地把名片放在他的桌上。我不死心,又拿出资料向他介绍,他还是莫不作声,无动于衷。没办法,我只好悻悻的,说声对不起,打扰了,就离开了。
有舞台,没戏。
第二次拜访
隔了几天,又一次去了药剂科。
锲而不舍
进入药剂科一看,好多人了。他们正和主任闲聊,好不热闹。我找了个位置坐下。听着他们杂七杂八的新闻,偶尔也跟着笑几声,偶尔也插几句嘴,终于也和主任说上了几句闲话。
这次我没有掏名片,也没有掏资料,连来干什么的也没向主任说,坐了近一个小时,就夹杂在人群中离去了。
这伪装,貌似没有任何目的的一个闲人啊。
但有收获,认识到主任不是拒人千里的人,也大概了解了一下他是哪里人。
第三次拜访
过了几天,看到报纸刊登该市渡口发生抢劫,感觉这个新闻可会引起他的兴趣。于是来到药剂科,主任在。没有几个人,很闲。我又一次递上名片。
他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果然老江湖啊,见的多了)。就把它放到面前的盒子里了,那盒子里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名片,还有个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儿。
我坐下来装着随口说了一句:主任昨天的报纸看了吗?渡口昨天发生了抢劫。主任很惊奇的也很感兴趣的说:真的,没有看到呀。
成功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能引起对方好奇的开头,真是一个好兆头。
我把准备好的报纸送到他面前,翻到那一版给他看。
这一次,我们找到了话题,从抢劫聊到治安,从治安聊到了经济,经济肯定离不开政治啦。于是顺带把某个政治人物小时候的事情盘点了一番。
过程中来了几个其他代表,旁边的人也偶尔发言几句。不到一小时,我装着有事情,起身告辞了。主任还说了句走好。
“看花慎勿至离披”,说的就是这个场景,不要等到话都说尽,冷场了才提出退场,那就尴尬了。。。。
这次我还是没有把资料递上去。
第四次拜访
又过了几天,我准备了一下,他家乡的基本资料,因为他老家也不是本市。
信息资料表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
来到药剂科,和主任打了个招呼,看他忙就坐下了。等他忙完,我有意识的说了句:主任,听说某地〔就是他老家〕的柿饼不错,不知道你知道否。主任很兴奋的笑着说:我怎么会不知道,那是我的老家呀。我装着很惊讶的样子,和他聊起了他的老家,很自然的就聊到了其他地方的特产,旅游等等,(这是我的强项,做代表之前就是做旅游顾问的嘛)
虽然中间也有电话进来打断。但对话的持续性一直还在。突然有个电话进来通知他开会,他很自然的问我来有什么事情。
我礼貌的站起来又递上一张名片,说就是来看看主任,拜访一下,认识一下,之前也来过几次,都忘记带名片了。
他说,行,那你留一份产品材料在我桌子上,开完会我再看。
被主任猜中了套路,接下来怎么做?
我慌称资料没有带,今天就是来认识一下。
我心想把资料留给你,到时不要当废纸扔了。一张资料几元钱呢。出门的时候我看到我上次留的名片,还在那个盒子里,下面有一张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儿。
第五次拜访
几天后,我又一次去见主任,把精心准备的资料递上,并且详细介绍。他听的也认真,看的也仔细。
又是个好的开始。。。这是前面四次挫折的堆积,由量变到质变。
但过程中主任说了句“同类的品种有啦“。
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的心还是咯噔了一下。但还是很平静的问了那几个品种的名字,也默默的记下。我也将本品的优点说了几句,请他考虑考虑,他没有拒绝,感觉有戏。
于是,我们又闲聊了一些报纸新闻,缓和一下气氛,看有人来,我就礼节的走了。
“来”的时机要把握好,“走”的时机也很重要。
第六次拜访
我把上次在药剂科记下的品种资料收集来,对比整理,发现本品有一定的优势,也征求了一下临床主任的意见,心理有了底。于是,又一次来到药剂科。再次递上资料,其实就是一张对比表格啦。详细介绍同类品种的优劣。主任居然比上次听的更认真,并且不断和我讨论品种。最后说了句,你再征询一下临床某主任的意见吧,行就打个报告。
报告和材料不能太多,多了显得拉杂,别人也记不住,还容易考验对方的耐心。生活中,凡是想考验别人的人,大多办事情不会太顺利——遵循“一页纸”原则。
我心里一乐。其实临床主任早就同意了,就差你这句话了。
于是还是装着唯命是从的样子出了门。
第七次拜访
出了门我并没有立即去请科主任打报告。因为不能太急,办的太快容易引起药剂科主任的怀疑。
过了几天,我又进了药剂科,对李主任说:某主任真的难找,好不容易找到了,把资料给他一看,他很赞同你的观点,我的品种还不错。他让我到你这里拿个单子。
谁不喜欢自己的观点被别人认同呢?尤其是背后认同。拍马屁还不让马知道。这才是拍马屁的高手。
主任没有说什么给了我申请单,我出门时他说了句早点拿来,会要快开了。
谢谢,“会要开了”,多么动人的一句话啊,其实作为代表何尝不知道会要开了呢,但这话从李主任嘴里说出来,意义不一般。
第八次拜访,第九次………
在把报告交给药剂科主任后,我又去了多次,去多是闲聊,和打探药事会的消息。直到药事会召开,品种进入医院。当然现在关系已经不错了。
药品进院了,也就多了个朋友。
回顾整个流程,李主任这个朋友我是从导医台的拒绝开始交往的。下次再开发医院,我会不会还是贸然的把名片递上去,然后被放到大白兔奶糖糖纸儿的上面呢?你猜。
(之后就是2019啦,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我们还在一起?欢迎关注医药培训圈。 )
上 一 篇:
相关推荐:
销售是门技术
可以通过培训和练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