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网售处方药或有条件放开

来源: 医药圈/hcey888

一度被禁止的网售处方药迎来放开闸口。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初拟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下称送审稿)在网络上流出。文件明确,允许三方平台向个人消费者售药;允许通过网络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处方药;允许单体药店通过网络销售药品;允许向个人消费者售药网站发布处方药信息。

 

若这份送审稿正式出台,我国将在网售处方药上做出重大突破,包括以网管网线上线下一致监管原则。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对于网售处方药依然采取审慎开放态度,这四个允许也都是有条件放出的,未来有限度的放开网售处方药会是大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医院市场目前仍是处方药销售的主要渠道。随着分级诊疗、药占比等政策,按照行业对医药分开过程中能够流出到院外的处方量的预估,大致的判断是未来5年内处方流出量将呈现较快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

 

有限制的探索

此次流出的送审稿明确,网售处方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具备处方药销售信息与医疗机构电子处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条件,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进行处方调剂审核,对已购买处方药的处方进行电子登记。具备网络销售处方药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向公众展示处方药信息时,应当突出显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等风险警示信息。销售处方的药品零售企业还应当保存电子处方记录。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后1年。

 

此外,具备网络销售处方药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可向公众展示处方药信息,但仅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剂型、规格、持有人,不允许展示处方药其他信息;向持有电子处方并通过审核的消费者,可以展示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药品价格、药品包装信息。而其他零售企业不得通过网络发布处方药信息。


条件尽管严苛,但对比先前连处方药信息展示都禁止而言,曙光出现。那么是否意味着业内期待的4000亿处方外流市场将得以激活?患者用药安全的问题又该如何保障?

 

当前,世界各国对互联网医药服务的态度不尽一致,其中,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完全禁止网上售药,瑞典的网上售药权由一家国营企业独享,英国、荷兰则基本持开放态度。

 

对于互联网药品监管模式,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协作,各州药房理事会负责网上药店及其药师准入和日常事务管理,美国药房委员会负责优质网上药店的认证工作,联邦政府机构依职能划分进行监管,消费者拥有集体诉讼等司法武器。

 

英国是政府与行业协会保持长期良性互动,英国最大的药品行业团体英国皇家药学会负责网上药品注册及药剂师服务监管,制定一系列标准指南指导规范网上药店销售和供应,并对违法网站进行查处和打击。

 

德国强调政府主导,以强大的社会保险为支撑,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的药店和药物不予批准销售,从制度上消除了假冒药品在互联网流通的可能。此外,德国政府通过药剂师协会规范全国所有实体和网上药店行为,设立药害赔偿基金并建立药店监察制度。

 

而在中国,网售处方药不断在收紧和开放中徘徊。网售处方药,可以解决偏远地区购药难以及一些孤儿病药购买难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有限度的放开网售处方药是未来的大方向,未来的市场份额,预计可达整个零售市场的10%-20%

 

但是就现状来说,网售处方药尚有不足。业内人士认为:线上模式只是线下模式的补充,不方便监管,无法验证处方真伪,容易出现误购、错服、不良反应应对不力以及无法对接医保支付等,都是仍需进一步解决完善的问题。

 

此外,网售处方药的责任划分也有待明确。用药指导是由卖家还是购药平台提供、出现医疗事故,制药方、销售平台、配送方、患者如何厘清责任比例,也需要有对应的操作细则。

 

网售处方药的推行必须达到两个必要条件,即有利于监管和找到具体责任人。业内人士总结。



市场蛋糕瓜分

基于国办对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的鼓励,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处方药已变为可能。但网售处方药的蛋糕决不会平等地分给每家企业,而是会分别经历政策淘汰和市场淘汰。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处方药面前,各网络玩家仍然处于相同的起跑线,除在处方药语境下的医药电商的先发优势线上线下一致原则下或被大幅度冲抵,4000亿可预期市场或能见到电商新兵、行业老兵

 

随着药店分级管理、处方外流等政策不断落地,以及资本市场的涌入,未来药品零售行业的洗牌进程将加速,最终可以获得利好的,仍然只有那些有药师服务能力加持的药店。同时大批单体药店、药事服务能力弱的药店,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将加速消亡。

 

对近年呈现颓势的医药电商行业来说,送审稿一旦成行,或发挥重要的唤醒作用,有望使行业重新驶入发展快车道。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网售处方药的不合法状态对资本是一个利空,所以医药电商一直难以获得大规模的投资,这个法规将引来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资本将会疯狂地投进来,个人乐观预计,法规实施后三年内整个医药电商将会结束混战的状态,资本会催熟整个市场。

 

处方药与OTC具有天然的属性差异,而这份差异会被互联网无限放大,因此在政策层面势必会导入更为严格的准入制度。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金洋在研报中指出:虽政策风口有所松动,但是国家对于网售处方药依然采取审慎开放的态度。2018年下半年以来,关于药品零售领域的政策频出,无论是药品分类管理、鼓励便利店买药,还是放开网售处方药,都指向竞争的加剧。而随着连锁药店通过并购、新建店面等形式扩大规模,单体药店的消亡正在加速。未来随着行业变革,大连锁药房中长期将显著受益于行业出清。



寻求正确网售场景


与实体药店药品销售相比,网上药品销售存在业务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网络售药一直处于“不管不行”的状况。与OTC相比,亟需医生指导的处方药更是如此。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处方药网售政策多次“反复”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业内对网售处方药定义未能明晰。“作为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的特殊商品,处方药并不适合移植传统意义上的网络销售。”业内人士强调,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要求,处方药销售必须有合法的处方来源,而原有的电商平台交易模式难以真实监督。


因此,近年部分移动医疗公司受经济利益驱动,尝试打“擦边球”,通过提供网上咨询,再辅以补贴等方式用互联网流量促成处方药交易,也一一被主管部门喊停。究其原因,在于这种线上流量导流的做法不合规且不利于保障患者自身健康。


即使在对网售处方药持宽松态度的美国,也强调处方药销售必须凭医生开具的电子或纸质处方——所有医生开具的处方都在政府性质的平台上流转,药店可从联网查询到医生的登记资料,若遇到处方不确定的情况,药店药师还致电医生,核实后方能销售处方药。


上述美国的做法,被也国内的专业人士视为专业的网售处方药的路径。


如今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龄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慢病便捷化需求开始浮现。然而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因此慢性病患者需要频繁前往医院门诊复诊取药,给医院门诊资源造成颇大的浪费。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的医疗机构门诊量有接近一半为慢病复诊患者,客观导致“看病难”的加剧。


“专业的网售处方药就是通过把医院真实处方电子化,并通过具资质的专业处方共享平台,对接院外专业药房,由专业药房完成便捷的供药或者送药上门服务。”业内人士解析道,这种模式使用了互联网工具,但其流量完全来自于医院的线下流量。


如今国家卫健委已明确规定互联网诊疗限于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专业的网售处方药瞄准的正是为满足这部分患者的用药需求——通过处方共享平台,让合规的互联网医院处方有序、专业地流向院外专业药房。同时互联网便捷化的复诊,也给医生诊后管理、诊后患者持续追踪打下基础,沉淀专业数据,有利于医疗质量水平的继续提升。



构建更公平的共享环境

其实在前些年鼓励处方外流、药品零差价、限制用药占比等政策的促成下,部分医疗机构也尝试联手医药商业公司托管药房,又或当地零售药店外配处方。


然而,这些做法无法从根本避免利益输送,监管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去年多地卫健委明确提出禁止医生指定患者到某一家药店购药。


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的建立意图破解的正是公平性的问题。以易复诊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为例,专业药房只要符合平台与合作医院共同制定的标准,均可在平台上备案,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把取药选择权交给患者。


已备案药店日常的价格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地理位置方便程度,与患者家里的距离等等因素将决定患者的选择。“这种模式真正切断了药品销售与医院和医生之间利益的纠葛,避免了利益输送。”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在对接医院HIS系统的同时,给医保部门开放数据监管接口,因此也能有效监管医生处方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同时,平台型的处方共享机制提高了患者购药的便利性,减少路上奔波的时间消耗。未来,若跨区医保政策进一步放开,患者甚至能享受线上复诊大城市医院,药品由当地零售药店或商业公司配送的服务。


 


零售承接处方还缺啥?


处方共享至药店,仅仅只是开始,目前更迫切的是解决传统药店转型具有处方药供给能力的专业药房碰上的挑战。


供应链转型是传统零售药房首先碰到的瓶颈,增加处方药经营意味着药店需调整其库存结构,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品类协同矩阵。零售药店可以借助能提供虚拟库存等供应链服务的系统,进行库存采购计划和供应商协调以及库存管理,提升处方药供应能力。


其次,是专业药事服务能力的提升,包括执业药师的配置,处方药存储要求的温湿度控制,以及处方审核能力。当然在前两项的硬件要求满足后,处方共享平台方面也能提供处方审核的相关支持。如易复诊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目前就通过联接三级医院的专业处方审核系统,提供前置审方,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了解医药行业资讯,分享医药行业动态,

交流医药实战经验!交流-学习-分享!

敬请关注“医药圈”! 精彩内容随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