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送礼送燕窝,让时光停留,让“情”长久

来源: 康华药业/kanghua68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一年中最开心的是什么


当然是过新年时穿着新衣拿着红包,感受新年的那份新奇与热闹。而对于父母,最大的盼望与喜悦来自于家人的团圆,他们早早就在等待,并为之愉快忙碌,早早就殷切地询问着你,“今年过年,回家不?什么时候回呀?”


对于离家的人,在新年倒数的日子里,思念越来越深切,归家的脚步越来越紧,只为叩响家门的那一刻,血缘相聚,一年的辛苦都得以安抚,一年的丰收也得以与家人分享。

 新的一年,共度健康美丽中国年。



不管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东方的春节,我们都喜欢在礼物中寄托情思或是美好愿景,与家人、朋友互送礼物与祝福,成了新年最具仪式感的环节。


说到礼物,不妨来历数各个年代人们的送礼习俗,感受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礼物的理解。


40~50年代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不少人回忆,每逢过年,女人们回娘家,挎一篮馒头就去了。送别的东西,一来没有,二来也不实用。


很多时候,带去的馒头就是招待你的食物,家里来客人了,热几个馒头就算是招待了。那时,过年送礼还是以食物为主。



60~70年代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是大锅饭时代,新年送礼不再只是食物。在那时,送一本《毛泽东选集》就是最珍贵的礼物了。


此外,《毛泽东语录》、《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也都是送人的好东西。送的人很高兴,收的人更高兴。这些书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80~9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过年的传统重新恢复,送礼也再次成为人们交往中重要的一环。


那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送食物为主,自家蒸的馒头、炸的果子;稍好一点儿之后,流行送点心,红皮儿的点心,用麻纸一包,上面再加一张油面儿的红纸,印着福字,这算是高档的了。


此外,拎一斤白糖、一包茶叶,也都是很好的礼物。



时 至 今 日


进入21世纪以来,国人的生活水平指数上升,在送礼时,除了满足日常吃穿之用,我们更希望通过礼物可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并真正给亲朋带来美丽与健康,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你的思念与爱意。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似乎有很多话要讲:感谢客户的信任与托付;感谢领导的指点与宽容;感谢同事的帮助与陪伴;感谢家人的支持与理解……


对所有我们生命中遇到的“贵人”,都由衷说上一句——感谢你这一年来的照顾。


礼物,要送得有心意,才能帮你传情达意。乍暖还寒的季节,有温度的礼物,莫如一碗热腾腾的燕窝,温暖了身心,留住了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