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建设】“又拉黑便便了怎么办?”——介入治疗把命保

来源: 新会区人民医院/jmxhph

又至新春,亲朋相聚,举杯畅饮,其乐融融,然而贪杯所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病人类型;尤其是“呕心沥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又到高发季,患者常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和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救治,极易危及生命。传统的内科治疗包括药物及内镜治疗,但部分患者并不能有效止血,而在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外科手术治疗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新会区人民医院通过建设“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推进急救流程,急诊科、消化内科、介入科、普通外科、麻醉科、输血科联合推动多学科协作,改进内镜治疗流程、介入治疗流程、外科手术快速反应流程,从整体上提高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水平。

新会区人民医院近日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了一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已痊愈出院。

患者男性,55岁,因“排黑便7天,加重、头晕半天。”来诊。经院前急救扩容、抑酸药物治疗后患者再次出现呕血,急诊科接诊医师询问病史评估病情后,果断做出临床决策,迅速联系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实施急诊胃镜检查提示胃幽门管溃疡A1,可见出血凶猛,然而患者连续的呕吐加大了操作难度,食道及胃腔残留物不断干扰视线,镜下治疗疗效欠佳。经多学科讨论,决定立即行介入治疗。

胃镜检查(资料图)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20年迅速发展的介入医学在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通过导管找到出血的血管进行栓塞便能有效止血,可谓立竿见影,微创下对出血动脉的及时栓塞是介入治疗的绝对优势。介入医学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等微创器械,在体外进行的操作和治疗,具有微创的特点,它疗效高、见效快、定位准确、可重复性强。

1胃右动脉纤细,起自肝固有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胃右动脉,血管造影见造影剂明显外溢,示活动性出血。


2行血管腔内栓塞后,胃右动脉造影剂外溢停止,止血成功。


凭借多学科完美的配合,医护团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样的案例正是区人民医院倡导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目的所在,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