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个大手术,伤口居然这么小。”2月15日,入院第二天的老林,就在我院外一科做了腹腔镜下乙肠结肠癌根治术,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正月里五楼普外科两个病区一片繁忙,初五起每天加床都有近30张,手术10多台,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为新的一年学科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01
“一体化”让医生“跑”起来
当天一早,主任张宝杭查完房,匆忙地赶往门诊坐诊。“外科收治病人增加的原因,除了春节前后病人就诊小高峰,更得益于门诊病区一体化管理。”
张主任说的门诊病区一体化管理,即同一专科的医生实施门诊和病房一体化管理和运作,改变了以往门诊、病区医生相互独立的局面,不仅可以加强门诊和病区医生之间的交流,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治疗,也加快了病床周转,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
2018年外一科2420位住院病人中,手术有1469人次,床位利用率达102.37%,病人平均住院日6.73天。今年1月“一体化”管理后,病区平均住院日下降至4.42天。
(从左到右)陈勇锋、江兴力、盛建平
三位医生为病人做乙状结肠癌手术
“手术病人在门诊做好术前准备,入院即可实施手术。”胃肠中心副主任陈勇锋介绍说,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让他们安心。
同时,科室实行医疗组服,7位医生分成两组,每组不同年资医生搭配,保障病人疗效与安全。
02
后起之秀干劲十足
“除了病人多,病历三天归档率也完成得很好,基本上每天在医院。”说起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蔡轩,外二科护士长杨海弟不停地称赞。
工作繁忙,除了查房开医嘱,经常要手术,所以病历书写的及时性考验着每一位医生。今年1月份,蔡轩主管的出院病人47人,归档病历三基上三天上交。
今年1月,外一科盛建平副主任医师收治患者71人,是全院病区医师收治患者平均数的2.7倍。
当天在外科门诊,外科主任缪金透接诊了99位病人。
周六,外二科收治了10位新病人
次日清晨抽血检查26人
当天早晨交完班,责任组护士王赛平突发头晕不适,同事们让她休息,工作另行安排。可她在值班室躺了几分钟,症状缓解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
“科室人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大家都尽量不请假,不想给同事带来麻烦。”姚雪燕说,她经常被同事们的敬业精神所震撼!
03
病人的信任给他们带来莫大安慰
“昨天出院12个,入院12个,最多时一天出院22个。”外一科护士长姚雪燕介绍,病人进出快,手术多,工作节奏快,是医护人员们每天的工作常态。
“这两年科室发展快,胃肠癌微创治疗常规范化了,但县级医院留病人非常难。”外一科护长姚雪燕坦言,癌痛病房的开展,让许多病人选择了留在玉环治疗。
但是,癌痛病人常常处于焦虑状态,相比其他病人显得更“挑三捡四”,护理压力大。
“多份理解,多份耐心,让他们走好人生最后一程。”姚雪燕说,不管什么癌,在老百姓看来都是大病。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则帮。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得到他们的肯定和信任,就是身为医者最大的安慰。
爱心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医护人员的行动给病人点亮了一盏灯,心怀悲悯、心存感恩,让学科发展笃行致远。
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
来源 | 外科 黄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