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爆火: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管教,而是父母的身教!

来源: 妈咪娃娃/mamiwawadajiazu

最近,一部《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在数多部同日上映影片中的佼佼者。


它的火爆似乎是意料之中,又感觉是出乎意料的一个惊喜。


说它是意料之中的原因是: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对夫子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感动了数多观影人。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宣传片)


1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式父亲:像许多父亲一样,他忙着“搬砖”,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但他又是特殊的。


他缺席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因为工作,而是为了人类的未来,做一名代表中国的国际空间站军人。




分离,是出于无奈,也是出于让孩子活下去的父爱。


17年的时间,他错过了妻子的离世与儿子的成长。



在出行执行任务之前,他像每一个沉默而坚毅的中国父亲一样,他没有办法告诉年仅4岁的儿子刘启所有的真相。


面对孩子的不舍,父亲只能告诉他,自己要去执行任务,如果想爸爸了,抬头看看星星,就能看见爸爸。


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十几年里,缺失的父爱使儿子对父亲产生了怨憎、不解、愤怒,就像生活中所有父与子之间一样。


长大后的刘启向父亲吼道:骗子,雾霾那么重,北京的天空根本看不到星星。


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十几年不回来。


虽然父亲成为了人类的英雄,但也变成了儿子的“仇人”。



父亲大无畏的使命感不得不以牺牲自我来拯救地球上35亿人的生命。


在最后的告白中,他向儿子道歉:对不起,爸爸又要去执行任务了,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最终,儿子也明白了父亲这么做的目的,含着泪原谅了父亲缺席的十几年时光。


这一次是父子间真正的诀别。


2


当孩子最初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只有与父母的血缘让孩子有到了“连接感”。


因此,父母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唯一让孩子100%信任,并视为榜样的人。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提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在前几天看到很揪心的一幕,妻子得知丈夫在上海执行春运任务,想给丈夫一个惊喜。


于是,带着2岁半的孩子从亳州坐到上海,只为让孩子见父亲一面。


孩子见到父亲,小手使劲的摸着父亲的军装示意,苦苦哀求要抱抱,武警父亲为了坚守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只能给出碰碰小手作为回应。



为了服务出行者的便利,认真遵守岗位上的职责,武警父亲只能狠心拒绝孩子的拥抱。


虽无法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酱妈深信:一定明白父亲的所作所为;孩子一定会以父亲为榜样,


父亲的荣耀也必定是孩子一生的榜样,也是孩子最好的身教!


3


有这样一种说法,家长也分层次。

 

“三流”家长是孩子的“保姆”,只知道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整天操心一些鸡毛蒜皮,累死累活却往往得不到孩子的感恩和尊重。


“二流”家长喜欢“遥控”孩子,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规划的方向走,却没发现把经验传递给孩子的同时,也把自己认知的局限也一起给了孩子。


而一流的家长,优秀而努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 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还记得有一个2岁半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整理散乱的东西,他也会有模有样的将自己的玩具从地上捡起来。


看见父亲拿起扫把在扫地,他也会屁颠屁颠的走到玻璃旁举起小手擦擦玻璃。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输入给孩子的观念:是我是家里的一份子,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 教育孩子有责任感有担当


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当父亲主动为家里分担家务时,会时刻关爱着家人,树立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形象立在孩子面前。


吴京的儿子早产五周,一出生就送进了ICU病房,医生下了病重通知。


吴京骗妻子和家人只是小问题,瞒着所有人签了字。


他在心中一直默念:老天爷,有什么事冲我来,我命硬我命贱,别冲我儿子。



幸好,孩子10天后终于脱险。吴京给孩子取名:吴所谓,他希望儿子在遇到困难时无所畏惧,烦心事抛之脑后,永远保持快乐。


一颗有责任感与担当的种子就埋在了孩子心里,懂得责任感的伟大,担当的踏实,给予孩子自豪感。


在爱和责任里长大的孩子,从来都不需要寻找幸福。因为幸福一直在他身边。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每天的严苛管教,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言传身教。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