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围城:“药占比”20年之怪现状(三)

来源: 名扬药业/kmmyyy888

来源:王晨

导语:所谓“药占比”,是指药品及卫生材料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此番取消药占比考核的信号,于1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政策吹风会上传出。当天与会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新一轮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使用了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

围墙之内,医生和医药代表们如何“结盟”?

当初药占比考核政策出台时,代理的一些药品也遭遇了被医院扫地出门的窘境。忽然某个月,医院就不进这种药了,医院的人说,因为药占比考核,这种药暂时不用了。这个“暂时”有多久,谁也说不好。“如果抓紧去跑跑关系,或许还可以挤进去,但如果关系不够硬,就永远进不去了。”

那段时期,也曾想努力让自己代理的药进入更多的医院,但难度加大了许多。有的医院说,药品要先出一个才能进;有的医院的药事委员会迟迟不开,无限期地推迟新药进医院的速度。

但医院不可能和所有药品划清界限。另一些代理的药品,因为和医院的关系足够好,却完全不受影响。一些关系好的医院,甚至和他互通信息。“你的药这个月用量进入前十名了,下个月少发点”。

甚至有些省的一些医院,根本不在乎药占比考核,超出一些医院大不了就接受罚款。医院为何如此“气壮”?道理出奇的简单:医院会将某种“墙内”的药品,制定更高的回扣,在向生产厂家结算药费时直接扣除。“医院给药企的回款少给5%,就把超红线的罚款补偿回来了。”

“和药品销售带来的利润尤其是私下的回扣所得相比,罚款太不值一提了”。如此一来,进入“墙内”药企在与医院和医生“结盟”后,其药品的用量日益增大;而挤不进“墙内”的药企,则越发难以进场。“围墙里面的很开心,围墙外面的很难过。”

利益固化后,医院用药亦日益固化,合理用药又何从谈起?

 

变革中前进,名扬与您共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