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是我国第20个爱耳日。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耳朵那些事儿。
耳朵是仅次于眼睛的第二大感觉器官,我们获取的各种信息中,约20%是通过听觉而来。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的听力受到损伤。
耳朵也会衰老。首先听不清高频音,随后是中频、低频听力逐渐下降。高频音对辨音十分重要,因为声母往往就是高频音。日常生活中,高频听力下降会产生很多尴尬。试想,有人和你说“你真胖”,你却听成了“你真棒”,还回答:“谢谢!你也是。”
巨大且持续的噪声,给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比如,在建筑工地、码头、机械厂等强噪音环境中工作。经常乘坐地铁、公交,如果戴着耳机听音乐、看电视剧等,车上环境本就嘈杂,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日积月累伤了耳朵也不知道。
一些疾病损伤听力。比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表现为耳朵经常流脓,听力越来越差。突发性耳聋具体病因还不明确,常见诱因包括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病毒感染;若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加上诱因,更容易发病。突发性耳聋往往单侧发病,也可能全聋或部分频率的听力损失,或只有耳鸣、耳闷。
耳聋导致老人认知能力下降。由于听力下降、耳聋,老人反应变得迟钝,与人交流出现障碍,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假如老人发现听声音费劲,和别人说话总要回问“你说什么?可在家通过“林氏六音”进行初步测试:
低频音:m(“唔”)、u(“呜”);中频音:a(“啊”);中高频:i(“一”);高频音:sh(“施”的韵母不发声)、s(“嘶”的韵母不发声)。如果家人与老人说话,发现其持续对某些频率段的声音察觉困难,说明听力下降,建议尽早就诊。
老人听力下降,佩戴助听器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认为,戴助听器是残疾或衰老的标志。实际上,这和戴眼镜一样,一个帮助我们看,一个帮助我们听,所以完全无需抗拒使用助听器。早期的模拟助听器只能简单放大声音,现在的数码助听器可降噪、精细调节不同频率的声音。建议选择多通道助听器,对声音的保真效果好。但要注意,佩戴助听器需要调试,应科学验配,不要随便在网上、零售店购买。如果听力下降程度严重到不能通过助听器补偿,还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获得听力。
预防老年听力下降有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不吸烟、不过度饮酒;做好职业防护,佩戴合格的隔音耳罩、耳塞,尽可能避免在强噪音中待太久。
使用耳机时,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50%,以30%为宜。建议使用隔音效果好的包耳式耳机,而不是入耳式耳机,尽可能多地把噪音隔绝在外面。
如果老人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定不要拖延,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否则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听骨破坏,甚至胆脂瘤。若中耳广泛结构破坏,不仅手术结果更复杂,效果也远没有早做好。
如果出现突发性耳聋,一周内是最佳治疗时机,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如果老人突然感到耳鸣、耳闷,要到耳鼻喉专科就诊。如果伴有头晕的耳聋,注意是否患有梅尼埃病。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