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有过突然口齿不清、眼前发黑、身体局部麻痹等情况,这些症状往往一下就过去了,但千万别不当回事,对高危人群来说,这可能是中风前兆,俗称“小中风”。
中风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对“小中风”却不了解,更谈不上重视。简单来说,“小中风”就是小血块阻塞脑小血管或小血管痉挛等,导致人体出现短时间的“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医学上又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一过性”的头痛、视物不清尤其是单眼视物不清、说话不利索、肢体麻木等。
“小中风”的这些“一过性”症状往往只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且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小中风”常常是中风的前兆。研究显示,10%的脑梗发生在“小中风”发作后的90天内,近50%的患者会在小中风发生后的3~5年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小中风”会导致视力、说话、手脚不便等问题,这主要与脑出血发生的部位不同有关。具体来说,当小血块阻塞在“语言表达区”,就会出现舌根发僵,说话磕巴等“一过性”语言障碍;堵塞了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就会眼前突然发黑或看物重影等“一过性”视力障碍;堵在“运动区”,就会出现手拿不准东西,抬腿费力;堵在“感觉区”,会出现对侧半边身体麻木。此外,还有一些症状特别容易被忽视,比如一转头就拿不住东西,可能是在颈椎活动时,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斑块破碎脱落,发生“小中风”;频繁打哈欠可能是“小中风”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事实上,80%的中风都可以预防。密切关注“小中风”这个信号至关重要,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常年吸烟、大量饮酒等高危人群,出现上述危险信号时,应马上就医,并做进一步检查,如颅脑做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检查等,并依照病情积极治疗。有过“小中风”经历的人,应避免情绪过大波动。生活中,每个人也都应坚持运动,注重膳食平衡、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