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北京等11个城市试点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进入落实阶段,市场乃至社会对这一我国医药领域的重点改革高度关注。上海自2015年起率先实现省级带量采购,为全国改革探路先行。那么,药品集中采购省钱吗?质量是否过硬?产量能否供得上?
药品“团购”来了,老百姓能否真省钱?
药品带量采购,简单说就是药品采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打包”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以“团购”的方式向药品供应商购买明确数量的药品,以降低采购成本。
日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试点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发布,共有25个药品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超过90%。
在对药品降价表示欢迎的同时,部分市民也担心企业先以低价中标,后续采购、供应、使用等环节出现问题,看病买药的“钱袋子”难以真正持续获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表示,过去之所以出现“招而不采” “带金销售”等现象,是因为招采不合一、量价不挂钩、还款不及时等,没能使虚高的药品价格降到实处。这次由医保部门代表广大患者对药品进行战略性购买,通过价格和数量联动,保障降价药品生存空间,这样患者能得到便宜的药品,医保部门能节省大量的统筹基金,药企也能获得相应利润。
上海自2015年起就开始探索和验证这一国际通行做法,分3批对部分临床常用药品试点带量采购,42个中标药品在保证质量和供应的基础上,平均降幅超过50%,目前运行平稳。
据悉,11个试点城市的药品使用量占了全国30%左右, 通过充分发挥“团购” 效应,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据测算,11个城市,25种中选药品采购费用下降到19亿元,节约59亿元。如果条件成熟,推广到全国,预计25种药品采购费用可降到60亿元,节约190亿元。
价格降了,质量会否“偷工减料”?
带量采购带来大幅降价,中选药品能否在后续执行阶段保证质量稳定?
“集中采购药品的质量入围资格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为质量托底要求,中选后药品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确保一致性评价不是‘一次性’评价。”联合采购办公室龚波介绍,上海带量采购试点以来,核心就是保障药品质量。具体做法包括规定中标药品必须接受近红外光谱检测,确保原辅料、其他物质等每批次均无明显差异等。
胡善联表示,高质量的仿制药是医药产业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部分药企转型升级,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标准,生产规模不断提升,药品边际成本不断下降,也就有了降价底气。
上海安必生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雷之航称,公司中选的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孟鲁司特钠片,中标价19.38元(5片),相当于每片3.88元。尽管与外资原研药每片 6.4元、国内其他仿制药每片5元多相比,明显便宜,但尚能保持企业合理利润,加上有足够大的量,企业无需对质量“打折”。
“通过带量采购,希望扭转原研药过了保护期还占据高市场份额的局面,也希望老百姓、医生提升对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信心。”雷之航说。
价廉物美的药品,能否持续供得上?
带量采购后,海量的供应需求能否保证?现阶段仍然允许医疗机构选择非中标药物的情况下,部分医生的偏好和建议、百姓的用药习惯,是否会影响中选药品在临床的使用?影响中选企业积极性?
以安必生的孟鲁司特钠片为例,雷之航说,公司已事先采购了可供11个城市药品使用量的充足的原料药,且额外投资了一条包装线,提前解决产能瓶颈。
上海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所长章明介绍,此次试点采用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组合措施。上海药事所对中选企业和相关药品的生产情况进行了摸底,将对企业库存进行定期跟踪,这将保障中选药品“供得上”。
从药厂到患者,中选药品如何保持在医疗机构和医生中的“竞争力”?多位专家指出,除了药品具有过硬的质量外,医院还要有一些“硬措施”。
每月给医院寄对账单,要求本年度的用量不能低于上年;定期晒医院采购数量排名;落实带量采购情况,要纳入卫生部门绩效考核……上海带量采购实践中,环环相扣的措施,助力“量”的落实,也帮助医院和医生开药的过程更阳光。
近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传出消息:不能以费用控制、药占比和医疗机构品规数量等要求影响中选药品的合理使用与保障供应;督促公立医疗机构按约定的采购量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等。
业内认为,确保中选药品保质保量地让患者用上,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成败的关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建议,不同城市在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社会承受力和百姓切身感受,因地制宜,科学调配多部门力量,落实相关配套举措,让好政策落实为好效果。
热门平台推荐:制药采购人
微信号:cmsupm
热门指数:★★★★★
热门平台推荐: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