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陵川县人民医院”可获最新健康资讯、医院动态、重点学科、特色技术、诊疗服务等优质内容!
知识点
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促进生病宝宝康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不成熟,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敏感,所以儿童用药需慎重、准确。
一、儿童用药特点
1、儿童对药物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2、药物容易到达神经中枢
3、儿童年龄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异
4、胎儿、乳儿可因母亲用药受到影响
二、儿童药物选择
要根据儿童年龄、病种、病情及儿童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影响有针对性选择药物。宝宝家长更要注意,儿童腹泻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和补充液体等方法;儿童发热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婴幼儿禁用复方解热止疼片。
三、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
2、按体表面积计算
3、按年龄计算
4、从成人剂量折算
宝宝家长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准确用药,不要自作主张。
四、儿童给药的方法
要综合考虑宝宝的年龄、疾病、病情。宝宝家长们要注意口服给药时任何药都不要混于奶中哺喂,一般药物可将药片研碎加糖水调匀喂服。
五、儿童用药存在的几个误区
1.盲目地沿用他人经验治疗自己孩子。
如发热时盖被发汗,婴幼儿由于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婴幼儿不会像成人一样捂汗就能降温,相反可能越捂体温会越高,在长时间这种捂热状态下后,热量不能及时地散发出,可能会导致患儿体温持续地上升,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孩子发热时手脚凉并不是冷的表现,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负责血管收缩舒张的自主神经会发生紊乱,末梢循环会变得较差,导致孩子手脚末梢血管会于一种痉挛、收缩的状态,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引起的,当孩子发热时,穿衣盖被应以宝宝舒适为主,以宽松、轻薄能吸汗的衣服最合适。
2.不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用用停停再用用。
前几日的症状缓解并不代表疾病已完全治愈,用药的后几天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是彻底清除体内的相对不敏感的、耐药的、变异的细菌,以巩固治疗避免复发。服用药物遵医嘱进行,切莫盲目自行减停,岂不知症状减轻时,感染也确实减轻,但体内的细菌还没有完全彻底地被清除,这时候如果盲目地减少或停药,极可能造成孩子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杀死”病原菌所需要的水平,所以不但治不好病,很有可能因体内残留的细菌使感染复发,小剂量的药物不仅无法使致病菌彻底清除,同时还会容易诱发体内细菌耐药,而且还会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3.频繁地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一样,在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也就是血药浓度要达到有效的治疗水平。任何疾病治疗都需要一定疗程,即使再对症的药物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家长希望给孩子吃药几天或输液后总能得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也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在临床上首先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使用到患者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的3~4天左右,这时才可以停用抗生素。在临床上,如果是急性感染,用药72小时后临床效果欠佳,这时医生才会考虑调整用药。另外,如果孩子咳嗽了,即使孩子是细菌感染,用药得当,在使用抗生素“杀灭”致病菌后,通常咳嗽也不会马上停止,这是因为长时间咳嗽会导致孩子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气道高反应性会增加,修复这些损伤细胞需要时间。所以,在孩子生病治疗时,家长要有耐心,做好孩子的家庭护理。有些家长认为最新、最贵的药就是好的,其实抗生素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是否对细菌敏感。
4.认为静脉用药就比其他的治疗手段好。
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症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小年龄患儿使用的“最后选择的给药方式”,并不是静脉用药就一定比其他的治疗手段好。而且静脉输液能够将药物直接入血,与其他给药途径比较,其风险相对较高,除药物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输液操作差错等风险外,输液过程也暗藏很多健康风险。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进行。
如果您还不清楚,让我们来听听上海市儿童医院李志玲主任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