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基本阻断输血传播

来源: 重庆卫生计生监督/cqwsjsjd

记者从11月23日上午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发布会上获悉,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当前,性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介绍说,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防治经费逐年增加,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显现,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

  二是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防控措施,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

  三是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四是感染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实施扩大检测策略,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0亿上升到2017年的2.0亿。

  五是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万人,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

  六是抗击艾滋病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建立专项基金支持社会组织深入开展防艾工作,社会团体、公众人物、志愿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歧视不断减少。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强调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开拓创新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点开展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宣传信息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反对艾滋病社会歧视。

  二是提高综合干预的时效性。突出重点地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增强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创新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推进暴露前后预防工作,减少艾滋病传播。

  三是提高咨询检测的可及性。创新检测方式,推动自我检测,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检测服务,结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咨询月活动,推动主动检测,促进早检测早诊断,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

  四是提高随访治疗的规范性。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告知,切实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实施应治尽治,推广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

  五是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检测和综合干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营造全社会抗击艾滋病氛围。


来源于: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