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3日)
是全国第20次“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对于听力障碍你了解多少?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
一起来看看
▼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 轻度: 平均听阈26-40 dB HL,听悄悄话有困难
● 中度:平均听阈41-60 dB HL,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 重度: 平均听阈61-80 dB HL,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 极重度: 平均听阈81 dB 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3.6亿人患有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200万。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
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和对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进行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
宝宝出生三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
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转诊。
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或青少年长期接触娱乐噪声(网吧上网,KTV唱歌等)后出现耳鸣等现象者,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听力。
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因此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避免随意掏耳朵、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也可有效预防儿童听力障碍。
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如何保障儿童助听器验配的效果?
助听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声放大器,可以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通过处理、放大声信号,使听障患者听到、听清声音。选配助听器是目前听障患者常用的康复手段之一。
为听障儿童选择和验配助听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听力测试、疾病诊断、语言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助听器选择和验证、适应性训练以及康复训练等多个环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完成。
其中包括:耳鼻咽喉科医生、儿科医生、听力师、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康复老师,以及其他辅助人员如:家长、看护者和社会工作者等。在这个系统工作中,以听力师为中心,全体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听障儿童从助听器中获得最佳的助听效果。
人工耳蜗使用中应注意些什么?
人工耳蜗是一种人工电子装置,适用于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在人工耳蜗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对耳蜗植入部位的直接撞击,头部避免外伤;及时治疗耳科和局部的感染。
② 耳蜗的言语处理器、麦克风需要防潮、防静电、防摔。电池和导线需要定期更换。体外机部分要定期清洁和保养。
③ 避免接触强磁场,安检和飞机起降时应关闭言语处理器。
④ 当睡觉或不需配戴设备时,需将装置摘下放入干燥包或箱内进行储存。长期不用或电池电量耗尽时,要将电池取出。
目前适合0-3岁听障儿童的主要康复模式是什么?
适合于0-3岁听障儿童的康复模式之一是个别化家庭培建计划。它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强调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在听障儿童自然生长环境中发挥支持、示范和强化作用,本质上追求聆听学习自然而持续地发生,关注照料者养育和听语康复细致经验技巧培建及其应用效果的有效干预模式。
影响集体教室声学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教室是听障儿童生活、学习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但以下几种影响教室声学环境、造成听障儿童聆听困难的主要因素普遍存在:
① 距离。距离越远听得越差
② 噪声。噪声越大,信噪比越差,难以实现精准的言语感知
③ 混响。混响时间越长,谈话声就越混沌不清
④ 噪声与混响的交互影响。混响使得噪声变得更加自然和稳态,对言语中重要的声学或语言学线索造成更大程度的掩蔽。
康复机构和学校需尽可能优化和改善集体教室声学环境,确保听障儿童聆听效果。
《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救助对象有哪些?如何申请救助?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号)。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残疾儿童监护人可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和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救助内容是什么?
各省都已根据《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出台了本省残疾儿童救助政策,救助内容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产品、手术费、康复训练补贴等。为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部分省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从0-6岁扩大到17岁以内。
听力残疾儿童的救助标准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具体标准可由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
您也可上网查询或登录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官网下载了解各省具体救助制度。
官网地址:
http://www.crrcdc.org.cn/hyzd/2018/12/05/c_10600.htm
点我查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全国爱耳日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残疾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 能使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显著改善功能,与健听儿童一样上学、就业,从而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小提示
1.别把噪音当“享受”
小朋友经常插着耳机边走边听,音量还开得很大,震得耳朵疼……
不规律、高强度刺激的噪音,不但会引起心理不适,更会伤害听力。噪音对听力是缓慢的损伤,而且很难治,它会由偶尔耳鸣变成高调、频繁耳鸣,引起听觉衰弱、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
专家提示:虽然每个人对噪音的感觉不同,但人的听觉所能承受的极限只有90分贝,超过这个分贝,即使不觉得吵,脆弱而敏感的耳蜗也会受到损伤。所以,孩子们尽量不要频繁置身于嘈杂的环境里。
如果戴耳机的话,要挑质量好、杂音小的,戴耳机时切不可大音量,感觉耳朵不舒服就要立即摘下耳塞。最好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每次不要超过2小时,睡觉前一定要摘掉。
2.游泳、擤鼻涕时要注意啦
小朋友患上鼻炎、咽喉炎、感冒流鼻涕,不光身体难受,连耳朵都会跟着生病,引起中耳炎。
耳部的炎症通常都是继发于鼻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炎症波及咽鼓管造成的。有鼻炎、咽喉炎的孩子,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止鼻咽部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另外,游泳也要注意,如果外耳道中的耵聍已经形成栓塞,耳朵一旦进水,耵聍就会变软膨胀,刺激耳道引起发炎。
专家提示:无论有没有上呼吸道的炎症,孩子们都应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开放双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对侧鼻涕,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以先用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另外,孩子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若水进到耳朵里,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擦干。
3.感冒时别乱吃药
在各种用耳的不良习惯中,吃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且也是对耳朵伤害最大的。药物滥用是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提示:成人自己都不能随意吃药,何况孩子呢?给孩子吃抗生素类的药物一定要有医生指导,特别是孩子本就患有耳病,更要和医生说清病史,以防加重病情。
来源: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健康中国
欢迎关注健康四川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