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每人一年最多能献血多少毫升?
800毫升?1200毫升?
如不了解,现实情况可能出乎您的想象。
记者了解到,2018年度,江西省血液中心在档献血者中,有30人“顶格”献血,全部捐献单采血小板40个治疗量,献血量达10升,为法规所规定的最高限额,所以他们也是过去一年全国献血最多的人之一。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捐献全血每次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这意味着,一个人一年中,如果捐献全血,最多3次,共计1200毫升。
资料图/中国江西网 记者 王祺 摄
但捐献单采血小板却不同,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捐献单采血小板间隔期为14天,一年最多可献24次,每次可献1个至2个治疗单位,献血总量最多不超过10升。谌涛等30位献血者的献血次数均达20次以上,最多者为23次。
据统计,30位献血明星中半数以上是70后、80后,最年轻的胡斯文为1989年。其中还有三名女性,其身体素质和奉献精神均是巾帼不让须眉。这30位热血英雄来自不同行业,有公务员、教师、工人,也有江西省血液中心的职工,他们坚持定期献血,成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主力军。其中,赵国华无偿献血16年,累计献血206次;赵逸寰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185次......这30位热血英雄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是热血救人的先锋模范。
3月12日
上饶市弋阳县一名95后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功救助一90后白血病患者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位95后志愿者吧~
“亲爱的患者,您好!当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您应该顺利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我相信您也挥别了病痛的阴霾,正沐浴着第二次生命的春光,重新点燃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上饶市弋阳县一名95后志愿者熊梦灵也种上了生命的种子,为外省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开启了第二次生命之旅。当天凌晨,弋阳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鲍红云给患者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造血干细胞初步匹配成功 志愿者却意外“失联”
2018年11月的一天,在外省一医院病床上,一名90后白血病患者及家人正在焦急的等待配型的结果,远在千里之外的上饶市弋阳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鲍红云却从中华骨髓库得到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弋阳县的一名95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和一名患者初步匹配成功!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鲍红云内心非常激动,第一时间尝试与志愿者熊梦灵取得联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由于熊梦灵是2015年填写的志愿者捐献登记表,之前的手机号已被注销,第一次尝试联系熊梦灵没能实现,多方查找还是没有结果。
“这时候,我仿佛从希望的云端跌倒了痛苦的谷底,远方的患者在与病痛抗争,与死神较量,而我明明看到希望,难道又让患者陷入绝望吗?”3月13日,鲍红云告诉记者,她曾经深刻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深刻领悟生命的可贵。所以她没有放过任何一线生机,坚定信念,继续寻找。
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误解 家人曾极力反对志愿者捐献
鲍红云重新梳理了思路:既然已经知道了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就为找到他提供了方向。经过多方努力,弋阳县红十字会终于找到了熊梦灵的家人,并通过他的家人联系到了正在外地工作的志愿者本人。
但后面的工作却更加困难。熊梦灵家住农村,他的家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还停留在“脊椎打孔,抽骨髓”的狭隘概念里,担心如果真的让孩子去捐献,会对他造成一辈子的伤害,因此一开始,他们非常反对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
不过,好在熊梦灵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富有爱心,参加过无偿献血,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定认识,始终很支持捐献工作,为这次捐献成功保存了一线希望。
2019年2月2日,当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氛围中时,鲍红云接到上饶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高分辨配型成功!
2月4日和9日,鲍红云前后两次来到志愿者家中,做家属们的思想工作;详细地向家属解答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具体过程和重要意义,以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志愿者的家人最终同意其进行造血干细胞捐赠。
“那一刻熊梦灵的家人们说出了他们心声:‘我们不求名利,不求回报,只要对孩子没伤害,捐点骨髓就能救人,我们不会反对,还要大力支持’。朴实的语言传递出的,是对家人的爱护,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文明的接纳。”鲍红云在信中写道。
百万分之一的缘分 弋阳95后小伙成功挽救一白血病患者生命
今年2月,熊梦灵来到市里进行体检,经过层层的筛选最终迎来了好消息:这位95后捐献志愿者和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体检成功!
据调查显示,寻找非血缘配型相合的捐献者的概率是四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不等,甚至是百万分之一,然而这样的奇迹就在志愿者的爱心支持和红十字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发生了!
3月7日,熊梦灵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省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准备工作,这是弋阳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打了五天的动员剂,清晨五点钟起床,整个采集过程长达五个多小时,期间志愿者身体会感受到不适,但他依然坚持下来完成了采集。
“他笑着跟我说,他很好奇那个即将得到造血干细胞的人长什么样,以后的生活会有多精彩,未来如果有机会相遇,见面要聊些什么。这些问题我无法回答他,我能回答他的,就是他今天的善举,必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鲍红云说。
3月12日下午,从捐献志愿者身上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登上前往外省的飞机,踏上了开启“第二次生命”的旅程。几个小时后,它将进入患者的身体,为他带去了新的希望。
“捐献志愿者将在不久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此时的您在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相信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适应过程,不久后也将以健康的状态回到家人和朋友的身边。”鲍红云动情地写道。
一次机缘巧合,改变了志愿者和患者的人生轨迹,一次生命之旅,让鲍红云感受到,他们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志愿者的慷慨相助,使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共享了同一片蓝天下的大爱!”
血是热的
心是红的
因为有你们
才备感温暖
为他们点亮下方“好看”
来源:大江网
编辑/姚秀秀 统筹/黄迅前 审核/万德芝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