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产后灌服产品保障泌乳阶段奶牛

来源: 河北科星药业/hebeikexing



河|北|科|星|药|业


用好产后灌服产品保障泌乳阶段奶牛





  产后牛特点  


 产后氧化应激大:母牛产犊后瘤胃微生物环境失去平衡、代谢紊乱,造成能量负平衡,日粮结构和环境发生改变等应激

 免疫力差:免疫力在分娩时到达最低点、容易出现脂肪肝、酮病、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水肿、真胃移位、酸中毒等营养代谢性疾病。易出现发烧等炎性过程

 干物质采食量低:产犊时水份大量流失、疼痛、瘤胃微生物菌群紊乱,食欲差等、影响到后期的泌乳性能。



   产后灌服的重要性   


根据产后生理特点,牧场已认识到产后灌服的重要性,将产后灌服作为产后保健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奶牛产后保健的操作流程中,并在灌服时间、灌服物质选择、灌服量及其比例、灌服溶液浓度等方面不同牧场根据管理情况、牛产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流程保健,使产后牛迅速恢复产后奶牛体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食欲,降低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脂肪肝、酮病、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水肿、真胃移位、酸中毒等);提升产后奶牛的发情率、授胎率等繁殖性能;使整个泌乳期的泌乳性能达到充分发挥。



  灌服产品的选择


产后给牛灌服产后营养液的目的是快速补充血钙、电解质、生糖前体物质及瘤胃营养调节剂,降低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调节瘤胃功能,迅速提高产后奶牛食欲,为奶牛高产、稳产打好基础,从根本上解除酮病发生的根源。所以灌服产品选择很重要,应选择适口性好、溶解度好、吸收迅速的物质,以满足奶牛产后对钙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快速需求。并能很好的调节瘤胃内环境和肝脏功能。

牧场自配灌服产品组合

丙二醇、硼葡萄酸钙、益母生化散
丙二醇、丙酸钙、益母生化散、酵母等益生菌
丙酸钙、丙二醇、益母生化散、卡巴匹林钙、酵母、氯化钾、硫酸镁等

成品产后灌服营养包:产品有产后速补等灌服包




  灌服产品功能  


 葡萄糖酸钙:可提供可吸收钙的快速来源,葡萄糖酸转换成的能量来源。预防低血钙症、预防产乳热、胎衣不下和酮病等问题。

 丙二醇、丙酸钙代谢调节剂:为萄葡糖前底物质和钙物质的来源,预防和治疗、真胃移位、酮病。

 益母生化散;活血袪瘀、温经止痛,加速恶露排出,加快恢复子宫功能,提高奶牛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等繁殖性能。

 电解质类:补充因产牛引起的电解质损失,并可改善机体的矿物质和酸碱平衡。

 酵母及益生素:促进纤维消化细菌的活动,加速粗料纤维分解,调整瘤胃微生物平衡,提高食欲,促进干物质有采食量,减轻产后能量负平衡。

 维生素和有机微量元素:促进机体营养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提高免疫力。

 镇痛剂:缓解精神抑郁,解除疼痛,尽快恢复产后牛食欲和体能。




 产后灌服注意事项 


产后灌服液进入胃肠道后通过分解、电离等作用后以不同形态存在,互相之间都有相互拮抗或者相互促进作用,所以在选择灌服物质使用剂量和比例方面很关键,只有选择合适的灌服物质和正确的比例才会发挥促进作用,反之,会起到相反效果。牧场自配灌服产品在组合、比例、用量、操作上存在着发局现性;而成品灌服包(产后速补)营养物质比例(特别是维生素、矿物、微量元素)科学性、规格包装一致,使用起来更便捷。

产后牛灌服(或自饮)的时机

产后牛大部分出现血钙迅速降低,奶牛营养物质消耗越多、水份流失量大、体能状况差、产后奶牛越虚弱,这时迅速动员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液补充血流量,引起奶牛脱水,许多奶牛产后出现眼窝下陷即是其临床表现,奶牛产后大约有5—10分钟的极度渴欲时间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让牛自行饮水,避免灌服引起的应激问题。

产后牛自饮或灌服(产后速补)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解除产后脱水和缓解分娩应激,产后食欲恢复速度越快。随着灌服时间的延后,灌服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越高,奶牛产后恢复期越长,食欲恢复越慢。

对精神、食欲差的牛第一天灌服(产后速补)后,第2-3天连续灌服二次(产后速补+益母生化散),对解除产后脱水和预防产后瘫痪、酮病等代谢疾病效果更好

产后牛灌服(或自饮)方法

对精神状态好的牛将产后灌服包(产后速补)均匀混到30-40温水中,大部分母牛可自由饮用,不需灌服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对产后精神状态差,食欲差,脱水严重的奶牛,灌服(产后速补)迅速解除奶牛脱水,补充营养,提高奶牛抵抗力,提高奶牛食欲,减少各种代谢病的发生。

使用灌服器时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如果操作不慎,防止灌服器头插入气管导致窒息而亡,给牧场造成重大损失;灌服速度不要过快,控制在5-8分钟、同时注意灌服器的使用后清洗和保养。

产后灌服(或自饮)用量

精神状态、食欲、饮水正常牛,不要刻意灌服,能自行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

精神状态、食欲一般,脱水较轻牛,灌服剂量=灌服包(产后速补500g)+温水(35℃)量30-40kg(母牛体重5%)。

精神状况差、体质弱,脱水较重的牛,就必须灌服,灌服剂量=灌服包(产后速补1000g)+温水(35℃)量40-50kg(母牛体重8-10%)。



 什么是酮病 


小贴士

酮病(BHBA)是一种以奶牛血清、牛奶以及尿液中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围产期高发,尤其是泌乳早期的高产奶牛。一般认为围产期是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在这一时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会大幅下降。有研究表明,在产前3周内奶牛DMI下降超过30%,同时,为了满足产犊和泌乳的能量需求,奶牛产后对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需要量是产前的2~5倍。因而围产期能量负平衡(NEB)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出现NEB之后,奶牛就需要动员体脂供能,该过程一般在肝脏内完成,这一过程可成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也是奶牛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如果奶牛动员体脂所产生的酮体不能及时代谢,过多的酮体蓄积就会导致酮病的发生。发生酮病的奶牛,一般会表现出DMI下降、体重减轻,极少数出现神经型酮病症状。早期的研究表明,临床性酮病的发病率从3%到7%不等。通常大部分的患病奶牛无临床表现,呈现亚临床酮病症状。据报道,泌乳早期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为40%~60%,远高于临床性酮病。亚临床酮病奶牛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出现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并且产后真胃变位和子宫炎等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升高,进而导致新产牛的淘汰率升高。
最初人们对酮病的认识聚焦在临床性酮病上。近10年的关注点逐渐从临床性酮病转向亚临床酮病。随着国内奶牛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奶牛单产不断提高,围产期疾病防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亚临床酮病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酮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使得牧场对于该病的致病机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相关研究也逐渐转向牧场水平的亚临床酮病监控,以期提高奶牛福利和生产性能。
酮病的本质是葡萄糖缺乏或血液酮体的原发性升高,其原因可分为三种情况:产前脂肪肝;产后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原发性生酮先质摄入过高。可根据病因将酮病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酮病、Ⅱ型酮病和富丁酸青贮型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