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跃迁类型
重点记忆前4种跃迁(常考)
1.σ→σ*跃迁:ΔE大,入max在远紫外区。饱和烃类的C-C键属于这类跃迁,吸收峰波长一般都小于150nm。
2.π→π*跃迁:一个双键,入max~200nm;共轭双键, 入max~长移,ε >104(强吸收)。
3.n→π*跃迁: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含C=O、C=S、-N=N-基团化合物。ε在10-100之间,入max200-400nm。
4.n→σ*跃迁:含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OH,-NH2,-X,-S基团 ,入max~200nm
5.电荷迁移跃迁
6.配位场跃迁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有关概念
重点记忆生色团(紫外显色关键基团)、助色团(红移的原因之一)、红移、蓝移的概念。
1.生色团(发色团):含有n→π*或π→π*的基团。
例:C=C;C=O;C=S;—N=N— 等
2.助色团:含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例:—OH,—OR,—NH—,—NR2—,—X
3.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或采用不同溶剂后:
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叫红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常考)
1.R带: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化合物有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C=O、C=N、—N=N—、—NO、—NO2 产生R带
特点:①入max~300nm ②εmax<100 ③溶剂极性增加,入max↓(短移)
2.K带:共轭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CH=CH—)n,—CH=C—CO—
特点:①入max>200nm ②εmax>104,共轭体系增长,入max和ε都变大 ③溶剂极性增加,K带长移
3.B带: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苯在~256nm的吸收带(εmax=200);苯被取代后,入max和ε都变大。
4.E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
E1带:入max~180nmm,εmax>104 ;E2带:入max~200nm,εmax~7000。苯环被发色团取代时,E2与K带合并;苯环被助色团取代,E2带入max和ε都变大。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常考)
1.位阻影响
化合物中若有2个发色团产生共轭效应,可使吸收带长移。
2.跨环效应
有些不饱和醛酮结构,合适的立体排列使R带长移。
3.溶剂效应
对入max有影响,对吸收强度和光谱形状也有影响 。
(1)n-π*跃迁:溶剂极性↑,入max↓(蓝移)
(2)π-π*跃迁:溶剂极性↑,入max↑(红移)
4.体系pH的影响
影响物质存在型体,影响吸收波长。
五、郎伯-比尔定律
1.记住吸光度和透光率计算公式(常出小计算)
2.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的换算:(换算公式记住)
E1%1cm:百分吸光系数,一定入下,C=1g/100ml,L=1cm时的吸光度;C为百分浓度(g/100mL)
ε:摩尔吸光系数,一定入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C为摩尔浓度(mol/L)
六、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
(一)化学因素:主要是浓度的改变
(二)光学因素
1.非单色光的影响
谱带宽度会影响物质的吸光系数值和吸收光谱形状
2.杂散光
3.散射光和反射光
4.非平行光
(三)透光率测量误差
记住相对误差计算公式
影响相对误差:T和ΔT
暗噪声与光讯号无关;讯号噪声与光讯号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看光源这块
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 350-1000nm
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 200-360nm
一、定性分析
对比吸光度的比值中的例子维生素B12的鉴别在真题中出现过,直接记一下这2句话。(下面比值的具体数值记一下)
二、纯度检查
1.杂质检查
根据组分与杂质吸收特点:(1)组分无吸收,杂质有吸收(乙醇中苯的检查)(2)组分吸收强度>杂质吸收,有杂质则A和E降低(3)组分吸收强度<杂质吸收,有杂质则A和E增大
2.杂质的限量检测: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通常应选被测物质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处,以提高灵敏度并减少测量误差。选择溶剂时,组分的测定波长必须大于溶剂的截止波长。
(一)吸光系数法
可能会出简单的计算题。
(二)(三)没考过,遇题再背。
四、多组分的定量方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法(常考)
记住选择波长的原则(2条)
图11-20(1)(2)一定要看懂
五、紫外吸收光谱用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
近几年基本不考
六、比色法
熟悉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号外号外!
医药研途团队今年编写推出了包括有机、分析、生理、生化的总结和真题详解在内的专业课复习资料,欢迎大家加微信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