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邳州市中医院"关注我!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
原本,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
只是今年的立秋已至、三伏过半,因此,气温下降的并不会太明显。
视频可横屏放大观看
虽已立秋了,但暑热难消,中医称这个阶段为“长夏”,长夏的气候仍以暑湿为主,因此,此时养生,仍需注意防暑祛湿。
立秋前后,适当吃些瓜,有清热、利湿、消暑的作用,丝瓜就很好,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炒着吃或做汤都很好,还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但是,过于寒凉的西瓜要少吃,以免伤及脾胃。
内湿由脾所生,故除湿又需健脾。
健脾山药为首选,山药不仅健脾益胃,固肾益精,其色白,还可入肺经,顺应秋收之机以补肺,是一食三得之佳品。
立秋一过,天气将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开始变大,这是自然给我们的信号,是天地之间阳气渐收的表现。
此时人体阳气不收,则会出现相火外浮,导致头晕、痘痘、口腔溃疡、耳鸣、咽痛等不适。
如果出现此类症状,且符合其病机,可服用酸梅汤以酸甘养阴。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所以常适宜用来补虚。
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医学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入肠、胃经,具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非常适宜用来补虚。
常食芋头能补肝益肾、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别适宜脾胃弱、患肠道疾病及久病体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补的佳品。
中医认为,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
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
由此可见,补虚需要吃熟莲藕,对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者均有良好的补益效果。
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人易感冒。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
菜花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黄豆芽菜要高3~4倍,还是一种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剂。
初秋气候开始变干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摄入不够,就容易上火,口腔里也会跟着出现溃疡、发炎等问题。
菠菜中丰富的核黄素是有效预防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营养素。
夏秋交替的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体质较敏感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很难马上适应这种变化,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芹菜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镇定神志的作用。
丝瓜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丝瓜,加点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点海鲜酱油,味道非常好。
木瓜除了当水果,一到秋天,可以用它煲汤喝,补水祛燥。木瓜中富含的酶还能帮助消化,适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
初秋气温仍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将肉类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证了蔬菜的摄入,也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
瓠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还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材料:去芯莲子300g,冰糖200g,金糕30g,桂花卤少许。
做法 :
莲子水泡胀发后,用水洗净,倒入海碗中,加入开水,漫过莲子,上屉蒸约50分钟取出。
锅内加水2000mL, 烧开后, 下入冰糖, 融化。
金糕切成小丁。在蒸好的莲子中倒入冰糖汁,放上金糕丁,撒入桂花卤即成。不拘于时,直接食用。
功效:
本方以莲子、冰糖为主,合入酸甜消食的金糕与甜香开胃的桂花卤组成,口感滑柔、清甜、黏稠。
全方合用,具有补脾润肺、收敛固精的作用,对脾虚久泻、食欲不振等病亦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材料:黄芪300克(5天用量),大米每天100克
做法:
黄芪放入砂锅,加约3000毫升水浸泡半个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药汁沥出备用。
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沥出备用,之后,重复本步骤。
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三次煮过的药汁混合,放入冰箱保存。
每天早上取五分之一的黄芪水,加入100克大米,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即可。
注意:
大米及黄芪都有补益作用,效果比直接喝黄芪水要好。感冒咳嗽痰多的时候不要喝黄芪粥,否则容易将病邪封在体内不能宣泄出去。
材料(一人份量):猪皮50g、沙参15-20g、玉竹15g、麦冬15g
做法:
将猪皮刮洗干净,置于沸水中焯五分钟,焯好后去掉皮下白色脂肪,切成粗条备用;
把沙参、玉竹、麦冬洗净;
将洗好的沙参、玉竹、麦冬、猪皮放入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
煮沸后,改文火煲两个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