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养生)

来源: 馆陶县中医院/zhongyiyuan-gt


立秋,是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时,太阳在黄经135°,夜晚北斗指向西南。

今年交立秋的时刻是8曰8日凌晨3:12。从这一刻开始就正式进入秋天,闷热的天气会慢慢消退,天气逐渐转凉。


立秋(8月8日~8月22日)这段时间,正值三伏的末伏,天气仍然比较炎热,但气温比大暑要低一些,终究是下降趋势。暑热真正消退,要等到处暑时节了。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是指立秋之后,渐有凉风送爽,不同于之前暑天的热风。接着第二候,凌晨会有雾气产生,背阴处的草叶上会有露珠。三候,秋蝉最早感受到秋天的凉气,开始鸣叫。


古代,负责天文历法的太史会测算立秋的具体时间,并在立秋前三天报告天子,天子开始斋戒,并命太常寺准备好相关礼仪。立秋这日,天子率领百官建白旗,着白衣,到都城西郊设坛,祭祀秋神,迎接秋天。迎秋仪式结束,天子视察军队,并犒赏三军将士。

秋神蓐收


按照五运六气的规律,立秋属于四之气(7月23日~9月22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火生土,客气生主气,为顺气,这种时候疾疫较少。今年上半年厥阴风木所主,下半年少阳相火所主,四之气开始少阳相火就要发挥作用,君火结合相火,会比较热。湿气也比较重,雨水多,脾胃弱的人容易大便溏薄,容易腹泻,中老年人容易有水肿,阳气虚弱的人水肿会更明显,也要预防腿脚痿弱无力等问题。气温高,容易中暑,户外活动需要注意,时间不能长。


一、饮食

立秋时节,虽然天气依旧很热,但阴气也逐渐滋长,天地在慢慢收敛浮散在外的阳气。人的养生也应依此,渐渐收敛阳气。


饮食方面,秋天肺气渐旺,肝木受制,口味要减少辛辣,增加酸味。酸味一方面可以养护肝之体,另一方面酸主收敛,有助于肺之用。由于残暑未退,这段时间饮食依然要清淡,在清淡中增加一些酸味,能让人身心平和,同时收敛神气,滋养阴气。蔬菜可以选择西芹、香芹、芥蓝、大白菜、茭白、百合、莴笋、大葱、菠菜等等。水果需要忌的是西瓜,脾胃凉的人尤其要忌。建议吃葡萄、苹果、雪梨、山竹、香蕉、菠萝、石榴等等,注意适可而止,不能多吃,否则影响脾胃功能。


二、起居

立秋时仍要注意防暑,在户外烈日下活动时间不能太长。早上早些起床锻炼身体,舒展筋骨,锻炼时不要汗出过多。天气不是很热的时候不要使用空调。从立秋开始,晚上要早点睡,十点左右最好,这样可以帮助收敛阳气,保养阴气,对五脏安宁很有帮助。


三、情志

立秋时节适值“秋老虎”,人容易烦躁,要让自己心静下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强调的就是要收敛神气,让内心平和安宁,不能狂躁扰乱,不能太晚睡,不能夜里兴奋。总之,就是要平心静气。


四、导引

每天清晨五六点左右,取坐姿,双手手掌按地,蜷缩身体,屏住呼吸,用手撑起身体离开地面,然后放下。如此做七到八次,然后扣齿三十六次,调整呼吸,将口中产生的甜液徐徐咽下。此为陈希夷立秋七月节导引法,行之可以补虚益损,治疗腰肾积气,口苦,喜叹息,胸胁痛不敢翻身,面色灰暗,皮肤枯黄,脚背热,头痛,下颌痛,眼外角痛,锁骨上窝痛,腋下肿,易出汗,怕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