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立秋养生看这里!秋日之约,重在“收”与“养”~

来源: 如东县中医院订阅号/rdzyy66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立秋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节。立,建始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此后气温还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会虎视眈眈。


《黄帝内经》中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因此,立秋养生的重点,就在于“收”“养”


立秋

立秋
养生谨防秋老虎

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


养生专家提示:“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立秋
早睡早起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立秋
养生重养肺护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立秋
饮食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宜“少辛多酸”,营养要均衡。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银耳、百合、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立秋
拒绝秋膘防肥胖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因此,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

立秋
动静有度形神俱

立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因此会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此时,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应避免量过大,选择柔和的爬山、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太阳照射不宜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

立秋
秋季可洗冷水浴

秋季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人精神爽快,头脑清晰;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被称作是“血管体操”;还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做法用5℃至20℃之间的冷水洗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洗浴的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立秋
秋季艾灸补元气

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

大椎穴
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
    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
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关元穴
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
扶正固本,培补元气
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按摩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取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少商穴、鱼际穴
去肺火
当人体的肺热现象很严重的时候,如嗓子疼、肿以及咳嗽等,用手指甲掐按鱼际穴和少商穴,每次掐按10次左右,可起到辅助的去肺火功效。

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盖左下侧0.1厘米的地方。鱼际穴位于手掌骨中间,手掌里侧偏白,外侧偏红,鱼际穴就在这之中。





往期精彩回顾
中医官方版冬病夏治,这些疾病可以在夏天治疗!
【专家医讯】8月10日!甲状腺、乳腺结节权威诊断专家周建桥教授来院坐诊!
吃素还能得脂肪肝?牢记这些“肝”货,才能远离脂肪肝!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组稿:黄jiaojiao

编辑:黄jiaojiao

责编: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