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药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扩大和升级,我国中药产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壮大,涌现了一大批通过GMP认证并初具规模的中药饮片企业,中药饮片产业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2165.3亿元,2018年约为2700亿元。在去除“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市场前景可期。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的制成品。中药饮片可直接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进一步加工为中成药产品。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与中药材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2000多种。中药饮片产业一直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范围,是中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也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
政策推动发展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销售情况持续走高,销售额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不过近两年,受质量标准逐渐提高以及行业监管如加强GMP认证和飞检等影响,行业增速趋缓,但行业景气度依然维持较高,行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高于同期医药工业其他子板块增速。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营业收入约为2165.3亿元,2018年约为2700亿元,维持近年的较高增长速度。
中药丸应用最广泛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潜力大
从产品类别来看,中药丸目前是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产品,占行业收入的比重为38%,中药丸常见的是中药黄芪、黄连、甘草精、人参及三七等被加工成的产品。
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单味药材炮制加工后,根据中药理化性质选用适当的溶媒,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颗粒。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美、欧、澳、韩、日、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不错进展。中药配方颗粒已有国家级试点生产企业6家,国家级试点生产企业子公司8家,省级试点企业(包含1个子公司)3家,另外27家企业获得省级科研专项,未来随着试点政策逐步放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药粉末则包括了较粗糙的粉末,药袋泡剂以及超细微粉,需用水冲泡服用,该产品占的比重约为16%。
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是主要消费市场
中药饮片的主要消费市场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网店等。其中,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是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消费者倾向于从医院购买药品。随着医保覆盖人群的增长,该消费市场的份额将持续提高。诊所是中药饮片产品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在一些没有大型医院的偏远地区,诊所非常受欢迎,占据的比重为22.5%。药品零售店是第三大消费市场,药品零售店相对于其他渠道来说比较方便,随着药品零售店连锁商业化的形成,该细分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会不断提高。
进口持续高昂 出口步入寒冬
2018年,全球贸易跌宕起伏,但中药类商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中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5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9%,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占据了23%的比重。
具体来看,2018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持续保持高昂的态势,2018年为2.85亿美元,同比上涨9.16%。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龙眼、西洋参、鹿茸、乳香、没药及血竭等,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泰国、新西兰和加拿大。
从出口来看,201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0.3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49%,较2017年同期2.22%的降幅继续扩大,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品种主要有肉桂、人参、枸杞、红枣、当归等。中药材饮片遇冷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数量的锐减,2018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1.25%,中国香港需求的下跌拖累了其总体业绩。
监管力度加大 质量稳步提升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自2013年开展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以来,一场自上而下的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战”则在全国打响,各级政府和药监部门均加大了监管力度,使得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饮片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均有了大幅改观,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全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抽检来看,2013-2018年合格率不断上升,从2013年的64%上升至2018年的88%,质量稳步提升。
但由于资源紧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业链条较长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饮片行业仍存在着伪品冒充正品、制假销售、违法经营等现象,国家仍需多措并举加强市场监督。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