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乡野人生003丨下乡第一天
来源: 奥吉娜药业/original-pharm
车窗上的冰霜越积越多,但还没有完全遮住人的视线。广袤的田野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偶见远处的村落像一笔枯墨横在雪白的纸上,也像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趴卧在病床上,又像从灰烬里捡出的一截木炭被随意地扔在远处的雪堆里。气氛是压抑的,与其说所有的人都像在思考,不如说都在对即将到来的生活进行猜测。在一处四周不见人烟的地方,大客车靠路边停下了。我们以为车出了毛病,结果是让我们下车“方便”。女生路东,男生路西,大客车便是中间的隔断。我没什么可“方便”的,不想下车,但是被要求下车,因为在车上能看到路东。我们一帮男生穿清一色的灰棉猴,不想方便,也不敢远走,周围全是积雪,只能聚在车门口。路旁是壕沟,壕沟几乎被雪填平。放眼远处,崭新的雪野一望无际,在冬阳的照射下十分刺目。我看了一下来路,路并不宽,但是被厚厚的大雪覆盖着,两道车辙像两条柔软的银蛇卧过来。道路两旁没多少树木,零星几棵东倒西歪的弱柳已没有了半片叶子。
大客车又发动了,车上车下几乎是一样的冷。我蜷缩在座位上任它颠簸。不曾想过,人生的颠簸和寒袭就此开始。中午时分,车里骚动起来,锣鼓声隐隐地也传来——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车窗已经完全被冰霜封住了。车里发暗,看不到车外的一切。我用嘴里的哈气和手指在覆满冰霜的车窗上鼓捣出一个2分钱硬币大小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路边一面面晃动的小彩旗从“窗口”缓缓晃过,大约是隔两米站一个人,也能看到妇女们头上包裹的各色头巾。这里就是辽中县的牛心坨公社姜家大队,一个被岁月刻进骨子里的名字。车门打开了,车下的人们在涌动,顷刻间封住了车门。这是今天初次感受到的热浪。我们依次下车,仿佛从他们的怀抱中挤了出去,在空地上跺脚,再用目光扫视周围的一切,土墙、土道、枯树、灰砖房、柴禾垛,还有这里的天,这里的阳光。死寂、呆板、单调、贫俗,霎时一个完全异样的世界从喧嚣的沈阳那里翻过片来。与此同时,内心里掀起一股绝望的尘霾,一种慷慨赴难的悲烈意绪油然而生。
院里靠西边并排停放着一台链轨拖拉机和一台大胶皮轱辘拖拉机,那大胶皮轱辘有一人高。无疑,这两个大家伙昭示的是这里的发展和辉煌。嘈杂闹嚷了一阵子,我们进入大队部,坐在摆放错乱的长条木凳上。完全没有秩序。欢迎会就这样开始了。学校工宣队领导照稿讲话时,我嗅到了刺鼻的烟味。此前想象过艰苦,但是自认为这么重要的欢迎会至少应该有扩音器和墙上的欢迎标语,不该如此简单。天知道学校领导离开以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工宣队领导姓黄,红鼻头,他的口音不是沈阳的,大概他是闯关东过来的。他念的什么我很难听懂。只是那句“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听的还算真切。这句话在学校誓师会上被上台表决心的人屡次使用,那时是当口号听的。而在这个简陋的大队部里再听这句话,有了些许复杂的感触。问题在于,我是千里马吗?笑话!如果一辈子困在这里,一个毛驴子就够用了。直到今天,我也觉得这句话对一个人的成长确实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未完待续)
今天,“下乡、插队”已经永久地成为了历史,而对于我们这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那段难忘的下乡之旅,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知青故事》均是由我的亲身经历所编,希望各位看客能耐心看完,让我带你们回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共和国,从中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故事很长我慢慢讲给你听……
那些你不知道的知青岁月,不看真的难以想象!——知青故事前传
文字编辑:老马
后期整理:单刀富贵
奥吉娜药业用户登记系统现已投入使用,我们将致力于为每一个患者负责,加快奥吉娜药业旗下药物的创新研发与发展,您的所有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宝贵,也正是奥吉娜药业默默努力的方向。
感谢大家的支持,更多最新医学研究敬请期待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平台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您的健康。我的任务。奥吉娜药业。
欢迎您的來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