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吃上一口冰凉的鱼生,可谓是完美的搭配。然而,夏天吃鱼生小心惹上可怕的肝吸虫。
肝吸虫多集中在生鱼片上
肝吸虫又名华支睾吸虫,它的虫卵主要存活于鱼塘内,第一宿主是螺,在螺中感染幼虫,然后感染鱼。
肝吸虫更喜欢集中在鱼的背部和尾部,人一旦吃了感染有肝吸虫的鱼(鱼生或者煮熟时间不够)后,肝吸虫就会定居寄生在人体的胆管内,数量多时甚至可达上万条。
哪些人容易中招?
据了解,肝吸虫会引起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及胆管癌等一系列疾病发生,但往往慢性期较长,最开始可能无明显表现或者出现腹胀、乏力等不典型症状。
目前我国除西藏、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外,其余25个省份、自治区均具有本病流行,其中在广东、广西、海南流行率较高,与其自然环境及饮食习惯有明显关系。
人与人之间并不能直接传播肝吸虫,由于肝吸虫病患者可排出虫卵,虫卵经过螺、淡水鱼等中间宿主发育成囊蚴,人进食未煮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而感染。
因此,虽然有的人不怎么吃鱼生,但是也可能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及使用受污染的水清洗蔬果以及生熟厨具没有分开等情况而中招。
很多喜爱鱼生的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经常吃鱼生也没啥影响啊?提醒大家可别掉以轻心,肝吸虫寄生周期很长,很可能已藏身我们体内,随时准备发威。
肝吸虫对人体危害不小
虽然肝吸虫症状不明显,但是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肝吸虫寄生在肝脏的时间可长达20-30年,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导致局部胆管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破坏胆管上皮及黏膜下血管。
由于胆管壁增厚或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虫体碎片、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等容易形成胆管结石,甚至可导致肝癌发生。
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变性,甚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
成虫偶尔会寄生在胰腺管内,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
因此,如果有吃鱼生习惯的人,不论是否出现症状,建议定期到医院检查是否有肝吸虫感染。
来源:慈铭健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