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
他们,在救死扶伤中走过青春年华;
他们,在亲人的等待中把时间奉献给病患;
他们,让一个个濒危的生命重浴生活的阳光;
他们,用温暖的双手托起患者的希望……
部分东莞往届“最美医护”合影
他们
或许默默无闻,或许平凡普通
但正是他们
用不离不弃的坚守
用无微不至的关怀
用仁心仁术的付出
一次次重新点燃生命的火焰!
赞美生命,发现“最美”!从2016年开始至今,东莞市“最美医生”“最美护士”评选已经举办三届。今年6月17日,我们选出了20名2019东莞市“最美医生”“最美护士”。
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最美”故事。
8月8日晚上10点半,快两岁的儿子终于玩累了,睡着了。此时,宋秀婵才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时间,查资料、看论文。不断学习,天天如此,她不敢松懈,不敢犯困,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她逼着自己向前、向前、向前。
作为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护士长,她和同事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人命关天,这使得她对自己近乎苛刻,对护士也要求严格,容不得一丝马虎。她坚持岗位练兵,把日常的每一次演练都当做实战。
正是有宋秀婵这样认真的护士、医生,市儿童医院才有现在的美誉度。不久后,医院的新大楼将正式启用,届时,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就医体验将大大提升。深受市民认可的市儿童医院将从患者停车难、病床不足的困窘局面中得到解脱,展开新的征程。
1
这条路催着人往前进,逼着人不断学习
宋秀婵是东莞桥头人,20年前,19岁的她从广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加入市第八人民医院前身——石龙博爱医院,成为一名护士。“我的哥哥、弟弟都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从小我就想着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宋秀婵说。
她从卫校毕业时,只有中专学历。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不断学习的氛围促使她想方设法的提升自己。“我自考大专、本科,就没有一天是耽搁的”,回忆走过来的路,她并不觉得有什么辛苦。学历不断的提升,职称也在提升,如今她已经是副主任护师。
“2014年11月,我就是副高职称了,还是广东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今年我也去参评正高,评委看到我说,‘啊,这么年轻就来参评正高!’”宋秀婵很遗憾今年没有评上,但明年她还会去报名。她相信,凭着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肯定会有评上正高的一天。
光鲜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我大儿子15岁,上高一,小儿子快两岁了。只有孩子睡着了,我才有时间来学习。以前自考的时候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要查资料、看书,有时看到凌晨1点多,有时看到凌晨3点多。第二天一早还得起来上班。”
宋秀婵说,不仅她一个人如此,很多人都如此。做了医生护士,就是选择了一条不断学习的路,这条路催着人往前进,逼着人不断学习。“时间真的太紧凑了,我都不敢松下来,连生病都没时间,我总是害怕自己不学习,有一天可能就会被淘汰了!”
2
学以致用,保住患者险些要被截掉的腿
越是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越是严格。因为表现出色,2006年,宋秀婵被选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2009年,她又以全省理论考核与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参加粤港专科护士(危重症护理专业)培训,获得危重症专科护士文凭及二等奖学金。
那次赴香港学习整整10个月,她几乎天天都在埋头苦学心电图、呼吸机、CRRT、高级生命支持等ICU专科知识,虚心向境外护理专家求教。不甘人后的信心和勇气,使她的业务水平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境外同行也对她刮目相看、由衷赞叹。
学以致用,最为关键。从香港回来后,有一次医院接诊了一名40岁的患者,他在拉餐车时不慎被车脚刮伤左足外侧跟部。起初伤口较小,患者并未在意,两天后,左足严重肿胀、持续疼痛并出现大量水泡,方才来到医院骨科住院治疗。
医生诊断他为左足软组织挫裂伤并继发感染。但病情急剧恶化,患者随即被送入ICU,被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需尽快进行截肢手术以防危及生命。宋秀婵说,她在香港学习期间,曾碰到过类似的病例,她提出患者可能不是普通细菌感染,而是左足坏死性筋膜炎(噬肉菌感染)。她建议医生尽早彻底清创,并联合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患肢行新技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
一开始医生并不认同,毕竟噬肉菌感染的病例很少见到。宋秀婵说,她不断查阅文献,咨询相关专家,并在全院会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获得认可。经过连续三天的治疗与守护,患者肢体坏死情况未向躯干延伸,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心衰得到有效控制,患肢得以保全,两个月后患者已能下地行走,痊愈出院。
3
ICU里的抢救争分夺秒,容不得马虎
经过20年的锤炼,宋秀婵现在是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这对她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患者一旦进了ICU,就是生命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医护人员的每一个决定,都生死攸关。
“我基本上每天7点45分左右到医院,说实话,我对护士们确实是严格了点,ICU太重要了,实在容不得随意。我一到医院就要巡视一下病床上的患者,看前一天晚上护理的情况怎么样,看今天哪些患者要重点护理的,哪些患者需要特殊治疗的,护士的人手够不够。”
医护一体化查房结束后,宋秀婵还得带着护士再查一遍房,有些患者要做特殊治疗的,她又要手把手的把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传授给其他护士,“总不能天天只有我会做这个特殊治疗,那不行,我还得培养其他护士”,宋秀婵说。
而到了下午,宋秀婵开始检查护士们上午落实的情况怎么样,护理记录写的,和护士们做的,情况是不是一致。30多份病历看下来,一个下午基本上就得耗完了。
除此之外,日常她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基本上两天就要搞一次演练,3到4个护士一组,进行急救演练。“天天讲没有用的,只有让她们演练,把演练当成实战,才会知道到底该怎么办。这些护士经常在抢救中轮换不同的岗位,必须熟悉每一个岗位。”
如此频繁的、高密度的演练,有没有必要?“ICU里的抢救容不得商量,不能说来一个病人,我想一下该怎么做。患者一来,医护人员就必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争分夺秒,才可能在与死神的搏斗中赢得希望。”宋秀婵说。
4
只有热爱这个工作,才可能会不断创新
对护理工作钻研的越深,能做的事情越多。宋秀婵还是东莞护理系统中比较有名的“发明家”。这样的发明家在整个东莞的护理系统中,也只有少数几个。这在宋秀婵看来,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只有热爱这个工作,不断的去为患者着想,才可能会有这样创新。”
她回忆到,ICU曾有一位肝破裂患者,术后留置两切口引流管,患者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不知道是确实难受,还是无意识的,总之拔管风险非常高,而一旦拔管对患者的治疗将带来严重的危害。医生给予持续镇静治疗并需要捆绑约束患者上肢,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可是,伤痛本身造成的不适感及捆绑影响活动,患者痛苦,家属也不满。
宋秀婵对患者充分评估后发现,患者仅手指活动灵活因此限制手指活动即可,但目前约束用具的单一性,无法选择约束范围,为此她模仿兵兵球拍的设计理念,特意手工缝制了一对美观、舒适的手套,并有效预防了关节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她灵活变通的护理方式及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态度,家属非常感动和感激,评价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此后,为预防其他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行为,她开展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新型约束护理用具改革与使用的研究,设计了新型约束用具——双保险约束带、多功能约束衣(安全背心及球拍手套),研制“决策轮”。同时,帮助护士正确判断危重患者约束的必要性,根据不同新型约束用具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约束,使因约束造成的局部皮肤异常发生率由46.32%降至3.39%,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9.8%降至3.1%。
该项研究成果在临床护理上广泛应用,效益良好,获得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创新用品”奖及护理创新先进个人奖。几年下来,她主持或参与护理科研4项,获得专利发明3项,是医护人员眼中的“护理科研能人”。宋秀婵还在不断研发一些新产品。她说,这些研发并不是为了自己赚钱,更多的是想让患者更舒服一些,让患者在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
宋 秀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