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建军节,有这样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刷爆了朋友圈,顺便卷走了无数人的眼泪——《烈火英雄》。作为一部灾难片,《烈火英雄》不讲英雄主义,它没有绝对勇猛无畏的个人。它有瑕疵——煽情过重,有不足——节奏单一,但因为真实,它就足够动人。
首先,场景还原真实。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导致大量原油泄漏,无数消防员奋战15小时,才勉强将火扑灭。这次事故,也是中国十几年来,第一次面对如此高难度的扑救。导演陈国辉,将其改编,把这场事故,通过搭建1:1的港口油罐区实景,完整地还原在电影屏幕上。为了让观众理解后果的不可预料,电影中用了一个概念作类比:化学物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0颗原子弹。一旦爆炸,海港身后,800万百姓的生命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消防员拼命救火
其次,人物真。黄晓明饰演的消防员江立伟,就是一个“活”的英雄。电影一开场,他就因为判断失误,导致一名战友牺牲,他被撤了队长的职,被分配到郊区,甚至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他也用3次逆行,贡献了年度最佳泪点。第一次,远处浓烟滔天,操场上的父母都急忙带孩子奔逃。只有他,撇下妻儿,义无反顾地奔向事故地点。他怎么可能不担心家人?只是职责所在、使命驱使,他只能让家人承受委屈。第二次,他带着技术人员进入油罐区,关闭阀门。结果油罐再度爆燃,技术人员不愿前行。他笑笑,头也不回地继续向火光前行。他怎么可能不害怕?只是海港身后,800万人的性命,让他甘愿以命相换。第三次,他和战友组成敢死队,深入罐区关阀门。双手由于接触高温,满脸烧伤,几近毁容。甚至在得知每个阀门要8000转才能关闭时,也不后退。他怎么可能不想放弃?只是他知道,他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任务,更是身为消防员的使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消防员团结协作,扑灭大火
最后,《烈火英雄》的真,就在于细节。反复回味电影中的两条主线,一是救火,二是逃生。当消防员舍身忘死地灭火,逃生的人群则显得异常荒诞。地铁站里行李箱七零八落,甚至不顾老幼地拥挤着上车。当消防员以命换命,可街道上躲在屋子里的人,看着屋外孕妇临产时的生死攸关,却无动于衷。哪怕江立伟的妻子李芳再怎样恳求、嘶喊,也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就是这样两种场景的对比,才能引发观众深思。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英雄背后,他们也只是普通人。
《烈火英雄》的上映,并不只是讴歌消防员的伟大那么简单。谈起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时,导演陈国辉提到一位消防员说过的话,“我们不怕牺牲,就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做了什么。”近年来,消防员牺牲的事件越来越多,2018年,全国发生23.7万起火灾,死亡人数直逼1400人。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事故,是今年3月31日的凉山森林大火灾。这场大火,27名消防员惨烈牺牲。我们明白,他们在为谁拼命。这也是《烈火英雄》的立意:用电影抵抗遗忘,用电影告慰英雄。
丹红注射液车间
为履行消防员神圣职责,他们甘愿以命换命。作为一名制药人,我们应该学习、践行消防员的这种“无我”的精神,将“消防员精神”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制药企业,绝不能偷工减料挣钱,等待救治的患者,可能就会因为偷工减料而葬送生命;整日面对复杂的生产工艺,繁重的劳动强度,偷奸耍滑要不得,因为我们知道放弃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身为制药人的使命——“我将无我,不负患者”!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