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来了位北京“曼巴”...他用三年为高原留下了一张带不走的“金色名片”
来源: 京华卫生/BeijingJKBB
青海玉树平均海拔4200米
虽然风景美如画却氧气稀薄
这里是三江源头
孕育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叫奉献江源
这种坚韧叫缺氧不缺精神
这种大爱叫医者仁心刘云军
从人才缺乏,服务能力低下,亏损1324万元,到医院住院患者人数增长了4倍,业务收入翻了3倍,职工绩效收入翻了9.1倍,运行经费减少33.3%......三年的时间,玉树州人民医院大变样。
刘云军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副院长
原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
多次投身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先后荣获“优秀援疆干部”
“人道奖”先进个人
“玉树好人”
“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刘云军探索医院改革“新政”,从体制机制上破解难题,加强绩效考核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举措,让医院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成为玉树第一家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打造出一张保障玉树人民健康的“金名片”。
敬佑生命是医生刻骨铭心的永恒誓言,更是对百姓健康的执着信仰。2016年7月,有过一次援疆经历的刘云军主动请缨到青海玉树开展三年的精准扶贫。这一次是去条件更加艰苦的青海玉树。在他的援青计划书中这样写道:“玉树海拔平均4200米,自然环境恶劣,但我们自觉地把它作为磨练意志、锻炼品质、历练能力的一次宝贵机会,这也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高原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把好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先进诊疗技术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来。”
援青医疗队组织传达学习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更是对民族团结的庄严承诺。针对医院人才缺乏、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刘云军制定了“玉树州人民医院三年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积极协调重复利用北京等地对口帮扶优质资源,采取“手拉手”“结对子”等培养模式,先后有101名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培养,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三年来,医院先后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骨关节诊疗中心、包虫病诊疗基地等14个新学科,开设了6个新病区,为当地填补了白内障手术、开颅术、消化道窥镜下止血、肠镜诊疗等168项技术空白,极大满足了玉树百姓的健康需求。其中0—1岁住院婴幼儿的死亡率由2015年的13.6%下降到2018年的2.3%。现在,玉树州人民医院不仅满足了当地藏民的就医需求,更吸引了来自青海果洛州、四川甘孜州及西藏等毗邻地区的广大患者,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百姓的团结和发展。
甘于奉献是医者仁爱的不忘初心,更是守护生命的砥砺前行。刘云军将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传播到玉树,在医院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平均分配”模式,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构建起按劳分配、公正公平、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倾斜、与工作数量质量直接挂钩的绩效工资机制。
同扶贫前相比,2018年医院职工福利提升9.1倍,运营经费降低41.9%。现代管理理念也惠及着百姓,将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精神落在实处,医院为贫困户实行“五免六减”“一兜底”等优惠就诊措施,162余人受益。免费救治了323名白内障患者、76名包虫病患者、5名骨关节病患者、36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73名结核病患者,有效防止当地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大爱无疆是医者仁心的宽广胸怀,更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昂扬气概。在玉树州无论是偏远的山区、草原、乡镇社区,都能找到刘云军的足迹;无论是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红旗小学,都能看到刘云军的身影。这些地区海拔低的地方有4500多米,高的地方就会超过5000米。
藏族同胞看到他脸色发白,嘴唇发紫,费劲的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还坚持为他们义诊都非常感动。手捧着洁白的哈达,深情的献给了挽救了他们生命的白衣天使们,嘴里不停的说着:“北京曼巴呀蕃哆!”(北京医生好!)
素材提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扶贫协作与支援合作处、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玉树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