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占总患病率的10%。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影响因素。
肠癌高危对象
1.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3.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7. 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两周肛肠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3. 适当服用膳食补充剂,如ω-3或钙剂;4.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预防肠癌发生,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5. 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多吃鱼,肠癌风险低
多吃鱼的健康益处又增添了一条:预防肠癌。根据一项国际联合研究,坚持多吃鱼能显著降低罹患肠癌的几率。
该研究由法国国际癌症研究署领导开展,欧洲40家研究机构参与,报告发表在美国期刊《临床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上。这是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研究人员在15年间对欧洲47.6万人进行了跟踪研究,使用的是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的数据,创下了同类研究的纪录。主要结果发现,常年多吃鱼的人患肠癌的风险,比少吃或不吃者少12%。该研究还发现,食用少脂鱼类和多脂鱼类都与结肠直肠癌风险下降有关,不过多摄入多脂鱼类关联更为明显,而在有壳水生动物中则未发现类似联系。
多喝酸奶,有益肠道健康
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关系。肠道菌群就像人的另一个器官,在食物分解、营养吸收、免疫反应、新陈代谢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乳制品中的益生菌,多数可以在肠道内定植,也就是说,在胃酸的作用下,它们可以大部分保留,并且发挥改善消化不良、调节免疫等作用。但空腹时胃酸高,很多益生菌就会被胃酸“杀死”。因此建议饭后一两个小时后再喝酸奶,这时胃酸量较小,可确保益生菌保留。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