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补土 | 天然复脉汤,甘甜养脾阴,有你想不到的搭配!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甘蔗有两个品种,一种是糖蔗,一种是果蔗,糖蔗是制糖的原料,而日常生活中所见更多的是果蔗。果蔗根据皮色不同,有黑皮与青皮两种,黑皮甘蔗主要以广东中山、番禺、福建及台湾所产最为著名,而青皮甘蔗中上品则产自广东“潭州白蔗”及钱塘江流域的盐官镇,青蔗素有“脆如雪藕甘似蜜”的美誉。


细解本草

   《备急千金要方》:“味甘平涩,无毒,下气和中,补脾气,利大肠,止渴去烦,解酒毒。”《本草便读》:“润上部以清金,止渴解酲能导下;入中焦而和胃,消痰滋燥性甘寒。

    

   《随息居饮食》中称甘蔗:“甘凉。清热,和胃,润肠,解酒,杀蛔,化痰,充液。治瘅疟、暑痢,止热嗽、虚呕,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榨浆名天生复脉汤”。甘蔗榨出来的汁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名字——“天生复脉汤”,“复脉汤”是什么意思呢?复脉汤实际指的是中医的一首名方--炙甘草汤,它的组成包括了炙甘草、人参、生地、阿胶、麦冬、火麻仁、大枣、桂枝、生姜及少量白酒,是有名的补益汤剂,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作用。


    

    尤其在暑热天气,出汗较多,体力消耗过大,就会出现气阴两伤的表现,如心悸、口干舌燥、头晕等不适症状,同时脉象也会变细、变小或者出现节律不一致的情况,中医认为这种情况是气阴不足,阳气不畅的表现,这时服用复脉汤可以使这种脉象的变化恢复正常。


除了使用中药复脉汤治疗外,我们身边常可得到的甘蔗汁同样能起到一定的复脉效果。《本草纲目》中说:“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因为甘蔗既能补脾气,又能大补脾阴,可以达到气阴双补的效果,虽然通阳的效果不如复脉汤,但是在日常食疗保健不失为一种选择。


本草功效

   夏季食用甘蔗一般都是直接食用,很少成为菜肴,但是到了冬季,甘蔗则成为不可多得的食材,冬季又冷又干,因此南方有吃羊肉来暖身的习惯,如果单纯吃炖羊肉,没吃几块体内就有种燥热的感觉,南方地区这时候就会选择使用甘蔗作为材料,与羊肉一起炖煮,除了可以达到祛腥提鲜的味道效果外,关键在于可以利用甘蔗的下气和中、止渴去烦的功效,缓解羊肉的燥性,可以达到补而不燥、补而不腻的效果。


此外,甘蔗还有一个看家本领,就是解酒毒,酒是通过五谷发酵而来,具有湿热的特点,酒性峻烈,特别容易耗伤气阴,同时能入血脉,走窜力又特别强,饮酒过多就会导致湿热留于血脉,上窜脑窍,因此醉酒后会出现头痛、头胀和头晕,这时候来一杯甘蔗汁,既能补益气阴,更能入血中把酒毒清除,所以我们饮酒后喝杯蔗汁可以有效缓解醉酒症状。


活用本草

    清明祭祖,广州有三宝,甘蔗、烧猪与蒸糕,这里使用的甘蔗寓意是祈求祖先保佑家族繁荣,做事顺景。但民间又有个说法“清明蔗,毒如蛇”,这里的清明蔗指在冬季砍取后,过了一个冬季,天气回暖,甘蔗会受到霉菌的污染,进食后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其实甘蔗并非一定要在冬季砍取,只要不砍取,它可以在田中继续生长,到了清明再砍取也是可以食用,只是没那么甜而已。因此清明期间食用甘蔗关键是学会选蔗,选蔗一般来说要以粗细适中、节长均匀、色鲜有白霜、无虫蛀、无异味者为佳,有红心的蔗一定不能要。


    甘蔗有青皮与黑皮两种,青皮者性偏凉,适宜肺胃有热者食用,紫黑皮者性偏温,肺胃热盛不宜。甘蔗对于脾胃虚寒及糖尿病者不宜使用,同时不可多食久食,否则容易有腹胀、呕吐等弊端。



甘蔗鸡汤


材料:老母鸡1只,黑皮甘蔗3节,生姜、盐适量
做法:甘蔗洗净去皮,切成小段,鸡洗净切块,加入沸水中,焯去血沫,捞起备用;砂锅中先放入甘蔗,然后放入母鸡及生姜,加水超过材料一个拇指指节,大火煮至水烧开,继续煮10分钟,盖上盖子,文火煮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补土论坛,还可获取更多资讯哦~


专家介绍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编辑:李馨妮    责编:宋莉萍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点亮下方在看

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