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专家告诉你:阅读和不阅读的孩子区别究竟有多大!

来源: 温泉计生你我她/WQJSNWT


阅读的孩子和不阅读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区别?


仅仅是脑功能,阅读和不阅读,大脑会呈现不一样的变化!具体有什么变化,今天来听听阅读能力提升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1

大脑不为阅读而生

打造阅读脑需要10年之久


首先,阅读是复杂的脑认知活动。


脑神经科学的专家告诉我们:儿童的大脑不会主动发展为“会阅读的脑”,未加干预和训练的大脑,阅读区域激活和整合能力几乎为零.


只有在漫长的、经过十年以上的训练,才能发展成为阅读脑。并且,这种发展需要多个脑区参与。


儿童阅读时,脑加工汉字激活了由多个脑区构成的神经网络,大脑神经网络具有刺激相关的动态重组。


因此,视觉辨认汉字时会引起负责视觉字形 、语音 、语义的多个皮层神经系统的激活和整合。


简单来说,就是听说读写的全面刺激。  


脑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分别找到不识字的文盲儿童13人,阅读能力较好的在校小学生13人,年龄都在10岁左右。


满足健康、右利手 、母语为汉语 、韦氏智测(WISCC-R) 大于80 、视力正常等条件, 做高频、形音相近的四年级水平汉字测试。


他们的大脑,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功能区激活图像如下:




从图中可看出:


具有读写能力的儿童大脑,可改变语言加工的神经网络联结模式 ,从而进化为阅读脑。


不识字的文盲儿童,大脑呈灰色,几乎没有变化。


进一步说,通过训练,脑区的神经网络,会成为一条一条宽阔的马路和内存强大的数据指挥中心。


因此,学霸们的阅读脑,像高级电脑处理器,有序高效,在视觉区感受到文字后,又迅速把处理结果分发到各知觉、感觉、运动区。


实验也说明,阅读需要各脑区合作才能完成,包括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觉等配合。


但最开始,这种合作是不存在的。


所以,优秀的阅读脑,需要长达10年以上、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够应对在学业上越来越复杂的阅读任务,形成正向循环。


阅读越优秀,在校时间越长,能够取得更高的学历;阅读越落后,在校时间越短,不容易有成就。

2

阅读能力需培养

阅读能力决定一生成绩


在阅读脑的训练初,脑神经的阅读分工是粗糙的。比如多个神经元执行同一种分辨工作。


通过学习和训练,粗糙会逐步向精细过度。让每个神经元对有限范围的刺激做精确反应。最后,再通过相关神经元的协同工作,掌握快速阅读和理解文字信息的能力。


优良的阅读教育和训练加上孩子努力,这项脑改造工程也需要长达十年以上。


按照大脑发展规律的普遍认知,没有任何训练表明,小学以后人类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


阅读脑在发展过程中,既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一夜成形,甚至也不可能加速推进,唯一不变的法门就是每天阅读,不断刺激,不断训练。


每天阅读!每天朗读!每天阅读!每天朗读!每天阅读!每天朗读!


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图片来源:Pixabay


3

如何让孩子拥有阅读脑


1.增加词汇量


阅读专家发现,有一个指标可以在孩子还不认字时就能预测孩子未来阅读能力,误差很小。这个指标就是词汇量。


孩子从小听到的词越多,未来遭遇阅读困难的可能越低,阅读成就越高。相反,那些“词贫”生则有更高的几率遭遇阅读困难、学习困难、和提早辍学。


多与孩子对话,多使用丰富的语言,哪怕孩子不能完全听懂,丰富词汇的刺激对孩子的语言也大有益处。


2.增加家里藏书量


教育家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家中藏书500本的家庭,平均能将孩子的教育向前推进3.2年。


除此之外,家中藏书量越高,爸妈本身的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越小。意思是即使父母只是小学生文化,但是如果家里有很多书,与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孩子相比,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图片来源:Pixabay


3.亲子共读


在家中营造出共同阅读的氛围,从而让孩子在耳闻目染之下喜欢上阅读。如果父母一边看电视,一边叫嚷着孩子快去看书,孩子心理是不服气的,就算表面上捧着书看,内心也是在神游。


亲子共读可以很有效的起带头作用,亲子共读时间越多,孩子就更能从看书、阅读中得到快乐,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兴趣,然后逐渐地过渡到自主看书、学习。


4.允许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


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世界,父母眼中对孩子有用的书无非是跟学习紧密相关的,比如优秀作文100篇,而孩子心中可能更倾向于校园漫画、小说等。


拿小说来说,很多家长认为小说是闲书,会耽误学习。但脑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阅读小说其实可以增强脑神经的联结。好的小说能让人感同身受,大脑中的感官和运动神经也会随着角色的活动而不断变化,增强联结,进而在生理上改变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年龄阶段,在选择看什么书上,我们不妨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如果是孩子自己挑选的书,他们会更愿意去读,也会感受到更多乐趣。在这种乐趣的加强效应下,会持续地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5.不要询问孩子阅读效果


父母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大都要求孩子复述故事,或是向孩子提问,比如:这本书讲的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主要人物是谁?……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孩子回答对了,家长会夸赞一番,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批评指责。


这样其实会让孩子有厌烦的心理,失去读书的兴趣,太注重阅读的效果难免让孩子内心沮丧,父母应该知道,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阅读并且真正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