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病人和家属通常用送锦旗、感谢信的方式来表达对医生、医院的谢意,而一百多年前,病人们表达谢意送的都是抬来一块块沉甸甸的木头牌匾。
我院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詹强对这些牌匾特别感兴趣。在过去的20年里,他跑遍大江南北,收集了260多块近代牌匾。其中包括感谢医生的功德匾、医师行医匾、药店匾等等。他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书,介绍中国近代牌匾的中医药元素。
詹强副院长撰写的《中国近代牌匾的中医药元素》
广兴堂国医馆是我院开展的中医特色治疗场馆,在清代名宅“梁宅”基础上整改建成,兼具诊疗和展览的功能,走进广兴堂内室,装潢古色古香、环境清凉幽静,院落的白墙上挂满了詹院长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牌匾,年代基本上都在清代和民国,最早的一块可追溯到清朝早期。因为明清之前,郎中们都是走方郎中,一般没有固定场所,都是背着布帘做的幌子走街串巷,为人治病的。
詹院长说,中医药牌匾是中国牌匾中比较特殊的种类,它包含了中医药文化的特有信息,从中可以窥见中医药文化的变迁,也能体会到中医药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詹强副院长在讲解牌匾文字的含义及历史
这块写着“医士师子存”看似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医师行医匾,其实背后另有乾坤。
没错,它既是一块牌匾,也是一个搓衣板。詹院长说,他当时在河南洛阳,看到一位老妇在洗衣服,偶然间瞥见这块牌匾背后居然有字,立马上前询问,发现这竟然是一位医生的行医牌匾,更奇妙的是,这块‘搓衣板’在水里浸泡多年,品相却没有太大损坏,可见当时医生招牌的用料还是非常好的。”詹院长二话不说,立刻付重金拿下!
这块牌匾是整个宅子里体积最大的,光高度就足足4.5米,上书“德心堂”,这是民国年间上海有名的老字号,总号设在上海繁华的武昌西路四川北路口。它在杭州也设有胶厂,位于南屏路净慈寺斜对面。
詹院长说,这块牌匾背后也颇有故事。它原本被一户人家当作墙板用,等拆迁时撕下上面的报纸,才发现是一块牌匾。原件一共四块,“德心堂丸散膏丹”和“德心堂道地药材”各两块,但有一块很早已被上海藏家买走,现在广兴堂国医馆只收藏三块。谈到这里,詹院长还是表示十分惋惜。
这块“杏林春暖”是一块典故类的功德匾。詹院长解释,它讲述的是东汉后期“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医德高尚,对治愈的病人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求报答的故事。所以,后世就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詹院长说,广兴堂国医馆肩负着“传承中医文化,体验国医精华”的重任,欢迎广大杭州市民前来参观这些古色古香的牌匾,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