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中医药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材行业也发展迅猛,但中药材行业中间环节过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和困难,导致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成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阻碍。今天我们就“互联网+追溯+基地”闭环供应链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找出一条高效、高质量的中药材行业发展之路,促进中药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资源前端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的战略地位已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作为中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
中药材生产后端饮片、中成药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数千年来,我国已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在产学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药材生产后端饮片、中成药市场也得到井喷式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8~2023 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23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销售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热潮掀起,中药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近6000万亩;可种植品种有300~400个(占总品种30%),生产量占总供应量的70%以上;规模种植近200个品种,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医药法》《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中医药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中药材产业各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材产业朝集约化、质量化、效率化方向发展,成为制约我国中药饮片、中成药乃至整个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种植、加工方式不规范,中药材原料质量难保证。中药材产区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以农户自行种植、加工为主,大多数中药材因农户滥用农药、施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其药用价值流失;加上加工环境差、设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低,药农药商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往往以简便、快捷的方法对药材进行加工,中药材原料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中药材仓储环境堪忧,集约化程度低下。目前有些中药材产区还只是一家一户经营,没有能力建成集约化的仓库。有些仓库破旧不堪,多种药材混乱堆放,甚至与其他杂物堆放在一起,环境脏乱,导致药材虫蛀、霉烂、变质。甚至在药材发生霉变后,一些商家通过煮制、上色、增光等手段,将变质的中药材充优销售,不仅无法保障质量,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
流通环节过多,效率低下。中药材的流通模式呈现多环节、低效率的特点。中药材产出后经过市场商贩多次倒手才能进入实际消费,有的中间环节多达10余次。由此造成层层加价、掺假率高的问题,人为地增加了中药材与饮片的交易成本,加大了消费者的负担。
溯源系统不完善,难以把控中药材原料质量。目前中药材行业内的追溯系统基本都是基于某一个环节的追溯,无法全面把控药材质量。由于缺乏对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等信息的追溯和共享,极易造成农户种植、加工以及仓储过程中不规范操作,最终使产出产品量高质低,甚至农残重金属超标,质量无法保障。
中药材生产端检验检测能力缺失。中药材源头生产在农村,药农既缺乏资金购买检测设备,也难以招募到专业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无法形成有效的检验检测能力。而送至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耗时长、费用高,普通药农药商难以承受,这就会造成大量因不合格而产生的退货,部分企业的中药材原料退货率达到40%以上,造成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规范化种植、生产管理。建议中药材行业平台企业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品种优选、土壤优化、栽培管理规范化等技术研究,提高中药材原料质量,提升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脱贫增收。
规范化、集约化产地初加工。中药材源头初加工是中药材品质保障的重中之重,产地初加工工艺的先进性是品质保障的基础。产地具有独特的原料分级优势,是探索优质加工工艺的最佳环境。
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为加快中药材种植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行业平台企业应自主研发一套适用于市场的、从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管理的溯源系统,构建从种子种苗、田间管理、采收到初加工、仓储、贸易、物流的全产业链条溯源体系,实现对中药材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市场在不断升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升级。在此背景下,公司上溯产业上游,多年来深耕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立足本土做好道地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