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都成了点赞之交

来源: 健康湖北/hbwsjs




你平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曾经很熟悉的朋友的生活状态,想要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什么,最后只是点个赞。


于是开始遗憾,当初那么好,为什么还是沦为了“点赞之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都对天长地久有一种执念。


其实,仔细想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谁不是一路走来,一路将交好过的朋友遗失在人海。


情似孤舟甫离岸,渐行渐远渐生疏。


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01

最残忍的,是时间


台湾导演、作家吴念真曾讲过一个故事:


儿子五六岁的时候,他带他去玩具店,遇到了一个曾经的朋友。


故人相见,相互寒暄。


忆从前、谈现在之后,朋友说:“哪天有空聚下,吃个饭吧?”


然后,两人握手告别。


没想到回去的路上,儿子突然问:“他要跟你吃饭哦?”

他回:“是啊。”


“那你们怎么都没有留电话?


吴念真如梦初醒,“我了解那绝对是善意,但更难受的是:这善意无丝毫真心。”



我是你的故人,却不再是你故事里的人。


有时候,时间就是如此残忍。你必须接受别人的渐行渐远,因为你无法挽留。


当曲终人散,我们要学会心照不宣。


02

最重要的,是三观


三国著名隐士管宁和曹魏重臣华歆,曾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兼同学,读书干活都在一起。


有一次,两人在园中锄草,管宁的锄头铲出了一块黄金。


管宁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干活。华歆则停下,捡起了金子。看了看管宁,有点惭愧,又扔到了一边。


管宁也没说什么,继续和华歆像从前一样相处着。


又一次,二人同坐一席读书。突然,门外有一达官显贵经过,车马华贵、阵势非凡。


管宁读书依旧,华歆出门看了看热闹。


结果待华歆回来,只见管宁手拿一刀,将席子割为两半。然后对他说:此后,你我再不是朋友。


这,就是有名的“割席断交”。



可能有人觉得,管宁小题大做,有时候三观并没有对错之分,相互理解也是可以继续维持关系的。


但是,一次、两次乃至更多次不认同,无法彼此欣赏呢?


人心经不起试探,也同样经不起消耗。


都说,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生活之所以疲于应付,就是因为让太多不合拍的人和事儿参与进来。


我们不需要陪衬,需要的是懂得。


如果三观不同,真的无需再强融,让自己或对方面目全非甚至可憎。


03

长久的稳定,要懂得携手并进


张耳、陈馀,他们曾是刎颈之交,过命的交情。


魏国被秦国灭后,他们曾一起被秦始皇通缉,一起隐姓埋名、到处逃亡。九死一生中,相依为命。


陈胜、吴广起义时,他们一起加入反秦阵营,一起重建赵国,扶立赵王。你为右丞相,我为大将军。连司马迁都说:“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


他们彼此信任,誓同生死,义无反顾。美好得让人觉得这就是永远。


后来,张耳巨鹿被围。驻扎在附近的陈馀,觉得自己兵力不足、难以抗秦,便按兵不动、未施救援。幸而项羽率军前来,张耳才逃此一劫。


两人相见后,张耳痛斥陈馀不顾朋友之义;陈馀力陈自己只为保留有生力量,以待将来为他报仇。


双方争执愤恨之下,陈馀解下自己的将军印信,张耳也在宾客的撺掇下收编了陈馀的军队。


等到项羽分封时,封张耳为王,陈馀只为侯。陈馀更加恼怒,二人彻底分道扬镳,直至反目成仇。


陈馀后来反对项羽的楚国时,先攻击的便是张耳的封地常山,张耳兵败投奔刘邦。


再后来,刘邦为了联盟反楚,派人劝说陈馀。陈馀开的条件就是:先杀了张耳。


虽然被杀的是张耳的替身,陈馀最终也没跟着刘邦干。但如此举动,还是让我等听故事的人心寒。


是什么样的仇恨,让曾经以命相交的朋友,非得至对方于死地?


想来想去,不过是名利、权位。一旦不对等,那颗叫做嫉妒的小火苗就会越烧越旺,直至有一天,腐了人的初心,乱了人的神智。


而杀伤力也比那些所谓的敌人,强之百倍。所以古往今来,共患难的多,共富贵的少。


而长久的朋友,肯定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珍惜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一起成长。


可以各自为战,可以互相打气,一个走得快了,另一个可以说:没关系,我这就赶上。

04

如果一定要说再见

愿我们心存感激


曾看到一段话,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读着很辛酸。人生,终究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但转念一想,每个人都走在人群里,你走得离我远了,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世界这么大,过客这么多,你曾给过我一个惊鸿一瞥的故事开头,我就还你一个各生欢喜的故事结尾,方不负这一路同行。


来源:古典书城

本转载属于政府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我们都是追梦人”歌声献礼医师节 看5秒忍住不哭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前半生偷的懒,后半生拼命还!

5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