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要闻】病人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 温宿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艾则孜·买买提纪实

来源: 温宿县人民医院/wsrmyy


编者按:为迎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的到来,增强全院医师的工作自豪感,弘扬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精神,增强医疗团队的凝聚力,8月18日,我院举办了以“弘扬崇高精神 聚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及拓展活动。我院两名退休专家受到表彰。从今天开始,刊发他们的事迹,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专家简介:艾则孜·买买提  男,维吾尔族,1956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温宿县阿热勒镇人,温宿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从事普外科专业近40年,对胃肠、肝胆脾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诊断与处理经验丰富。擅长脾脏切除术;采用传统开腹方式进行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胆囊结石取除术;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病人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

优秀是一种习惯,是人生的积淀。有人这样问艾则孜·买买提,一辈子这样忙碌,顾不上享受生活,后不后悔?他毫不犹豫地说:“病人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病人康复出院了,我比什么都开心啊!”

学医就是为了回报众乡亲”。有人说,学医是为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医生职业受人尊敬。但艾则孜·买买提却认为,“学医是为了回报众乡亲,学医是为家乡人民少生病,生活更加幸福。”

艾则孜·买买提出生在温宿县阿热勒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家中兄弟姐妹3人。他从小喜欢学习,别的孩子都在玩耍,但他却抱着书本,躲在一个角落里读书。村里的大人见他喜欢读书,便对他父亲说:“你这艾则孜江将来肯定是个读书的料,如果能学医,当医生就好啦!”听了乡亲们的夸赞,他立了下志向,长大就学医,给乡亲们看病。

1975年,他高中毕业,被安排在乡卫生院学医,给医生当助手,打针、清创、包扎伤口、缝合伤口……但在实践中,他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迫切需要到大学深造。

1976年9月,他被村党支部、乡党委和县有关部门层层推荐,通过文化课考试,被新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妹妹被塔里木农大录取。一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在村里是大喜事,可他家里穷,凑不出生活费,父母愁肠百结。乡亲们闻讯,纷纷伸出友谊之手,东家凑5元钱,西家凑3元钱,几十户人家,给他们兄妹俩凑了120元钱。他母亲将家里一张羊毛毡,撕成两半,给他和妹妹作了行李。艾则孜·买买提带上80元钱,乘坐长途客运车,颠簸了三天,来到了乌鲁木齐——新疆医学院。

他说,我是带着乡亲们的嘱托,带着父母的期盼来学医的,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都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完成学业,回报众乡亲。

生活太容易了,就不知道珍惜;物质太富有了,就没有了动力。艾则孜·买买提知道农村孩子上大学不易,才会铭记众乡亲的帮助之恩。

“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新疆人民群众”

大学生活,开启新的人生。艾则孜·买买提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机会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来到了自治区医学院,语言成了第一道“拦路虎”。他说,我一句国语不会说,一个国语不认识,老师讲的课听不懂,学生说的我不明白,常常闹出笑话。

他没有被困难吓住,顽强地坚持下去。认真听老师辅导国语课,不明白地方,下课问老师,练发音,练音标,练书写,一个字一字地学习,与汉族同学交朋友,学习生活用语。

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朗读医学讲义,100多页的讲义教材,被他读得分了家,书面留下汗渍,嘴唇起了水泡,他仍然不停止,继续坚持朗读。正是因为刻苦学习,用了180天的时间,他就能听懂老师讲的课了,能用简单的国语与老师和同学对话,用国语完成作业了。

四年半的大学生活,他把教室、图书室和宿舍当成“家”,做读书笔记,做资料卡片,充实自己;学习人体理解剖学时,不明白地方,就利用假期,买来兔子进行组织解剖试验,练手的熟练程度。通过这些细节的操作,掌握了外科医生的基本功。

他门门功课考优,实习结束后,学校决定从品学兼优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数名学生留校。120名医学生窃窃私语,都想留在乌鲁木齐工作。可是最后公布结果,艾则孜·买买提榜上有名。许多同学为他祝贺,但他却作出了一个出乎老师和同学意料之外的决定:回阿克苏地区工作,回报家乡人民。老师为他惋惜,同学觉得不可思议,说他是傻瓜。可是他说,“留在大城市工作,特别是留在新疆医学院,成材机会多,深造机会多,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知道农村缺医少药状况,那里才更需要我,更适合我,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这样,艾则孜·买买提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四半年大学生活,回到了温宿县人民医院。对一个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学习医学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时间。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吃苦的精神,那么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恐怕很难。毕业了,舍弃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到南疆基层医院工作,艾则孜·买买提如果没有崇高思想境界,没有理想信念支撑,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汉族老师培养了我”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外科大夫,离开汉族老师的带教,离开团队的帮助,是不可能的,也是成功不了的。”艾则孜·买买提如是说。

1981年7月,他回到了温宿县人民医院工作,时任温宿县人民医院院长纪学诗见他个头大,身体壮实,便笑着说:“大个子艾则孜,你个头大,力气大,就到外科实习吧!”当时温宿县人民医院虽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县级人民医院,但外科却藏着数名“高手”,都是一些从内地名牌大学医学院毕业分配的高才生,在温宿县人民医院临床实践七、八年,他们名气大,口碑好。

艾则孜·买买提回忆起当年学习技术的经过,仍感慨不已。“名师出高徒,一点不假嘛!汉族师傅用心、用情带教我,一遍一遍地给我讲解手术难点、手术操作步骤,像亲兄弟一样,关怀备至啊!”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业务,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汉族师傅学习,把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白天和晚上,几乎24小时住在病房里,有时候一天连续跟师傅做5—6台手术,当配角,拉勾、打结、缝合、写手术病历……稍有休息,他就查阅外科学书籍,对照书籍中术式,提高自己的临床知识,积累外科疾病的诊治经验。

1986年,他从住院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独立开展阑尾切除、疝气修补术、胆结石摘除、胃切除等手术,手术越来越做熟练,被师傅称赞:“艾则孜,好样的。你勤奋好学,不怕苦,不怕累,学会了技术,为温宿县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啊!”

在晋升副高职称时,汉族专家帮助他确定论文选题,修改他的论文,直到论文发表。艾则孜·买买提说,没有他们的热情帮助,不辞辛苦地修改文章,联系核心期刊发表,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能晋升成副高职称呢!

艾则孜·买买提动情地说:“没有汉族师傅的精心培养和带教,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三股势力'斗争到底。”

病人的健康,就是我的最大快乐

“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病人健康,就是我的最大快乐。” 艾则孜·买买提说。

自从1981年,艾则孜·买买提穿上了这身白大褂,他就成了一位真正的白衣战士他说,“看到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转危为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作为普外科医生,凡是有风险的手术,他都亲自给患者主刀,这样对患者是安慰,也是患者家属的一种期望和信任,不管手术大小,只要患者有要求,他从不推辞。1989年4月,患者阿不拉江找到他说,父亲因为胆道结石曾三次手术,此次患者因上腹痛,发黄,曾去多家医院求治,医生说此病不好治了,再不能手术了。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他,他详细检查了病人,认真研究分析,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为患者做了手术,患者恢复非常顺利,彻底治愈。患者的儿子再三要送红包、请吃饭,都艾则孜·买买提都婉言谢绝了,阿不拉江非常感慨地说:“我父亲住院多次了,我是头一回碰到你这样技术好、医德又好的医生。”虽然现在拿手术刀有很大风险,但艾则孜·买买提说:“我们应该时刻心里装着病人,挽救一条生命,就是挽救了一家人,我们应该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医生,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忘记党和人民的教诲,是人民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是党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年,我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培养的医学生,不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医生。

1999年夏天一个晚上凌晨4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他,“艾主任,请你过来一下,有急诊手术。”他穿上白大褂,五分钟后就冲到了手术室。原来是佳木镇的一个叫阿迪力的农民遭遇车祸,脾脏出血,生命垂危,需要紧急手术。他穿上手术服,在麻醉医师和助手的配合下,紧急手术,手术过程中,给病人输血2000毫升;他仔细分解组织,一点一点清创,缝合……经过6个小时奋力抢救,患者汩汩流出的鲜血被止住了,成功地实施脾脏摘除术,在死亡边缘徘徊的病人转危为安了,但他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起不来了。他看着病人说,阿迪力终于从死亡线上走出来了。

2000年一个冬天,他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曾经救治过的患者从吐木秀克镇赶来,只为向他再道一声“谢谢”。艾则孜·买买提回忆道,当时患者是被好心人送来时,没有亲戚陪伴,浑身是血,神智不清,摔伤,造成盆骨骨折。报告医院领导。王发省院长说:“救人要紧,马上手术。”因为手术复杂,王院长求助上级医院给予支援,很快上级医院派出骨科专家,全力抢救,保住了患者的生命。艾则孜·买买提夫妇给患者买来生活用品,给他送饭送药,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他又设法联系上患者家属,当家属风尘仆仆赶到这里,得知他所做的一切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时,艾则孜·买买提说,“病人平安了,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医生应该做的。

艾则孜·买买提说,“我热爱外科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很累,有时候半夜接到一线值班医生电话,要求马上进手术室,一上手术台什么都忘记了,眼里只有病人。病人平安了,我就快乐了,就幸福了。” 

说起工作的时候,他一直都是微笑的,可说起家庭的时候,他却脸露愧疚。“我最对不住的就是孩子,爱人也是医生,我们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从小到大,都是由我父亲带大的。”记者问他,如果试着换一个职业,你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吗?他说,“如果真的可以重新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当外科大夫。因为看到病人健康出院,我就会觉得很快乐。” 

“快乐”的内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因为快乐是精神的一种满足,给别人幸福,给别人欢乐。医生的快乐,就是宁可自己牺牲自己时间,也要让病人健康生活,让病人安全。艾则孜·买买提就是这样的医生,视病人为亲人,把快乐带给病人的医生。

“培养更多的新秀,是我的责任”

艾则孜·买买提说,“我的技术是汉族师傅教会,那么我就责任有义务,培养更多的汉族徒弟,青出于蓝胜于兰。” 1989年,艾则孜·买买提从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同时担任外科副主任。时任温宿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发省说:“你不仅是民族医生的外科专家,还要培养更多汉族徒弟,发扬光大,做强做大外科学科啊。”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沉重。

在他当外科主任的十年间,在历届温宿县人民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艾则孜·买买提积极与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加强横向联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对徒弟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学,手术基本功训练、要求手术操作要轻柔、精细、规范、标准、优雅、美观。他说,“手术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也是生理解剖学的完美艺术,不给病人留下遗憾,给自己留下遗憾啊。”他说,“外科基本技术都是在住院医师期间积累和掌握的。”“外科医师手中的这把‘刀’是要靠一生去磨练和打造的。住院医师培养时期就是磨‘刀’的开始,只有不断的磨练才能够使这把‘刀’在疾病面前所向无敌。”十多年,他先后带教了侯保国、杨晓荣和安尼瓦·阿不都许库尔等外科新秀,他们都成了温宿县人民医院外科“一把刀”。

甘为人梯,就是要培养新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对一个县级医院而言,外科医生,在许多危重急的病人面前,充当着“多面手”的作用,那就是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培养更多的县人民医院的“一把刀”,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发挥挽救生命,保驾护航的作用。艾则孜·买买提培养的这些“一把刀”成了温宿县人民的顶梁柱,给温宿县各族群众送去了福音。

“退休不退岗,继续做贡献”

艾则孜·买买提说,“在温宿县人民医院工作了近40年,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舍不得朝夕相处的病人。”

2016年12月,他光荣退休,离开了心爱的手术台。这时,阿克苏市区一些医院返聘他去哪里工作,他婉言谢绝。他说,“人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不是挣钱越多越好,特别是当医生,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最重要的体现自己的价值。”他愉快地接受温宿县人民医院的返聘。

2018年4月,温宿县人民院长王天堂在返聘专家座谈会说,“你们是温宿县人民医院的宝贵财富,温宿县人民医院发展和建设,还需要你们这样的老专家,温宿县的广大病人还需要你们诊疗啊。” 艾则孜·买买提开启了“夕阳红”新的人生。

他高超精湛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医德声名在外。62岁他,还常常为主动找上门来的病人看病诊断。他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将继续做下去。”他兼任外一科名誉主任,每天坚持审核下级医师病例,每天坚持坐诊,阿克苏市、红旗坡农场、一师四团、五团的许多病人慕名而来。全年门诊量达6000余人次。

艾则孜·买买提曾获得很多荣誉。2003——2016年,被温宿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被温宿县人民医院评为外科优秀专家和优秀科主任。在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项目实施中成绩显著,被温宿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温宿县科学技术三等奖;《阑尾炎癌6例分析》荣获2005年阿克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亮点工程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荣获温宿县人民医院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文 唐胜凯)

执行主编:唐胜凯    责任编审:李成玉   技术编辑:康丽娟、曲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