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台上听到孩子的哭声,我也跟着哭了。”说完,她回过头,抹掉眼角的泪。
“太不容易了!”。30岁的孙女士(化名)回忆起这几年艰辛的怀孕过程,满是感慨。
事情原由还得先说复发性自然流产。它是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并发症。
发生原因跟多种因素有关,如解剖因素、内分泌异常、免疫因素、染色体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感染因素等。
近几年,国内外有报道认为复发性流产患者具有血栓形成的倾向,这种持续的血栓形成倾向即高凝状态。有一个病名叫做“易栓症”,顾名思义就是“容易得血栓”。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病,就是产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也难遇见。
但是,孙女士不幸地遇上了。她说,怀前两胎的时候,一直坚持着做产前检查,按照医生的话说,就是整个怀孕过程正常得没法再正常了。
“每一次产检,都没发现问题,宝宝的发育也很正常”孙女士说。
然而,两次足月临产时,却分别出现无症状的胎心消失和胎心减速,尽管当时医护人员的抢救措施非常迅速、及时,但是,第一次因宝宝在宫内心跳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减速至速停,第二次发现及时、抢救也及时,虽然有生命迹象,都没有活下来。
孙女士眼睛微红,声色有些哽咽。她说:“当初一点感觉都没有,宝宝就这样没有了!”
说起这事儿,宝安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付清梅神色有些懊恼。她说,隔着肚子去判断胎儿有没有急性缺氧,一直是医学上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第一次,孕妇来待产那天晚上,临睡前还跟护士说,宝宝的胎动正常。没想到凌晨2点钟,护士按常规给孕妇做胎心监测,却发现胎心消失,抢救,已经来不及了。
那一次,分析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盘脐带因素、遗传因素等等可能的原因,最终,却没有发现造成宝宝死亡的真正原因。
“第二次,孙女士提前来医院待产。上午,胎动、胎心监护、B超一切正常。下午2点,听胎心时,发现胎心只有正常的一半即60-70次/分。紧急剖宫产手术,宝宝生了出来,并紧急送新生儿科抢救,但是……”说到这里,付清梅主任苦笑。
“这个过程,真是太可怕了,也多亏了他们的信任,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易栓症,一般发生在妊娠八周左右,发生在妊娠晚期比较罕见。这样的情况,通常在分娩前是很难被发现的,常规产检并不能及时筛查出来。除了可能会有胎动变化,孕妇本人不会有任何不适感
付清梅主任还说到,当初如果孕妇本身有某方面的遗传或免疫缺陷,或者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龄、长期卧床、肾病综合征等,我们都可能考虑易栓症,但我们前期对她的直系亲属进行了筛查,都没发现相关凝血功能的疾病,而且在她身上都没发现这些高危因素。
妊娠是一个特殊时期,放大了妊娠期妇女形成血栓的风险。
易栓症会引起子宫螺旋动脉或绒毛血管微血栓形成,导致胎盘灌注不良甚至梗死,从而使胚胎或胎儿在宫内缺血缺氧,引起胚胎或胎儿发育不良而流产。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宝安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张建平教授查房后也提到,临床上,造成易栓症的原因有70%都查不出来,一系列胎盘病理变化也很复杂。孙女士的两次流产,第二次胎盘病检提示着脐带血管出血及血肿,必须要考虑血栓性疾病。
如今,临床上对于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导致的复发性流产,常予以规范化的抗凝治疗,也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孙女士紧接着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对我的病情已经非常熟悉,对我们也很负责、很照顾,也找到了“罪魁祸首”。如果突然换一家医院,可能他们对我的情况就没那么了解,我也不放心。最终,还是选择在这里生宝宝。
这一胎产检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怀孕28周,孙女士到医院做产检。B超发现脐带绕颈两周。
丈夫王先生(化名)笑着说:“当时,她整个人都慌了。我的心里也十分紧张,不过还是安抚她,别紧张,我们去找找付医生,看看她怎么说。”
见到付清梅主任时,孙女士说话都有些颤抖,把付主任也吓了一跳,连忙问怎么了。
付清梅主任仔细看了B超检查结果,安慰她说:“不用担心,28周还很早,很多宝宝在活动时很可能还会绕出来,不必太过紧张。而且太紧张的话,可能对小孩也不好。”
孙女士说:“是呀,稍微有点异常,就很紧张。还好,在8个月B超检查时,发现脐带绕颈一周;8个半月再检查时,脐带没有绕颈了,心里轻松了很多。”
这一次,怀孕36+5周的孙女士终于做妈妈了。宝宝是剖宫产出生的,他放肆地大哭,像是要告诉在场所有人,他来了!
付清梅医生提醒说,整个孕期对于胎儿在宫内的监护,不是只有每个礼拜的医院检查,即使没有去医院,孕妇在家里也可以自我监护,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胎动,万一发现胎动减少或消失,要及时到医院,因为从胎动消失到胎心消失还会有一点时间差,可以让医生有机会抢救宝宝。
产科主任付清梅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每周四 专家门诊,每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
出诊地点:门诊楼四楼产科
- END -
动图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供稿:卓彬
编辑:胡莉
制作: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