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群又刷屏了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一位华为的员工觉得,华为现在很迷茫、没有前途,公司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所以准备跳槽到阿里。于是他向阿里的朋友打听了阿里的情况,阿里的朋友说:“阿里的领导层水平太差,基本都靠马云,马云一松懈公司全玩完,他自己都准备辞职去腾讯了。”
于是他又给腾讯的朋友发微信,腾讯的朋友说:“腾讯加班超级厉害,管理层太狠,业绩压力大,晋升又困难,听说百度很轻松,他已经准备跳槽到百度了。”
他只好再给百度的朋友打电话,结果百度的朋友告诉他:“百度的价值观迷失,就差卖假药了,你说这样的公司能有啥前途?他想去华为,因为华为的营业额是BAT总和的两倍。”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这样的故事情节却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也道出了很多人的职业轨迹。
如果你稍有注意,就会发现,不仅你自己,你身边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这山望着那山高,却看不到自己脚下的风景。
但事实上,无论怎样的工作平台和职业资源,几乎都可以出人才。大团队里可以出人才,因为大团队有规范的机制和方法可以学习;小团队可以出人才,因为小团队可以给你无限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跟着严厉的领导可以出人才,因为严厉可以约束你;跟着仁慈的领导可以出人才,因为仁慈可以让你学会自我约束。
回头想想,其实在工作当下收获多少,有多少发展空间,未来会怎么样,公司和领导的影响最多占30%,剩下的70%或以上都在于你自己。
很多人往往把自己不成长,不成功归结于那30%,却从来不愿意反思自己的70%。很多人以为自己换个环境,换个领导或自己创业就会努力工作。但现实是:当你心存抱怨,便会永远抱怨;当你今天逃避,便会永远逃避;当你身心懒惰,你会永远懒惰。
多想想自己那70%,少抱怨那30%。生活生活,生下来就是为了干活。干好干坏,全在于你的选择。
近两年来,小编身边很多医药人都在抱怨,抱怨政策高压,行业环境越来越艰难;抱怨药越来越难卖,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抱怨作为医药人太难了,想要转行去做别的......
而小编只想告诉大家,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潜力,与其抱怨改变不了的现实,不如更多地提升自己。
岁月很长,唯有实力是我们最可信赖的能力。或许你成功得没那么快,但一步一个脚印,总是在在不断地向前走!
对医药人来说,学习或许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也是激发你潜能的最有效途径,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职位,多去从前人的成功中汲取养分,来不断滋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出潇洒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