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结果不仅会影响到医院一把手的任命,也会影响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资金划拨。
记者 | 宋攀
编辑 | 张静
“现在有复旦排行榜、协和排行榜。不久的将来,会有卫健委的排行榜。数据从哪来?绩效考核。”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在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医院能力建设大会”上(以下简称“大会”)呼吁,公立医院院长们一定要重视国家自上而下开展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医院一把手的任命,也会影响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资金划拨。
刘新民的言论得到官方的佐证。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将对《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以下简称“考核手册”)中的26个监测指标进行全国统一的监测。监测分析之后的结果可能会进行全国排名。“这对三级公立医院来说,是一次大的考核。过去开展这样的考核,可行性非常低,但随着信息化水平和医院数据标准化的提升,这样的一套考核评价体系正在成为现实。” 该负责人说。
一些省份在下发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中也明确要求,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卫健、发改、财政、医保、教育、组织等部门对医院领导班子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影响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经费核拨、医保政策调整等。同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各地选拔任用三级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参考依据。
今年4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正式启动。据权威人士消息,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也将于年内起航。
理解绩效考核内容,对于指导医院管理工作非常关键的。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手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四个维度,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有内部人士介绍,满意度评价在绩效考核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增强,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加强重视程度。据了解,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最初版本中,满意度只是医疗质量的一部分。而在最终版本中,满意度评价却升格为单独的考核维度,涉及的三个评价指标(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也均被纳入国家监测指标。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变化代表着一种评价理念的革新——以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评价公立医院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是不是认可医院的工作,能否从医院的改革发展中获得幸福感?医务人员是否满意?公立医院在开展工作时,要更多从这方面思考问题、做工作。”该人士表示。
在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原院长郭启勇看来,除了对满意度评价的关注,本次绩效考核对医院运行效率的关注也应当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55项指标中,三分之一是运营和满意度指标,三分之二是医疗指标。很多运营指标是后来加进去的。” 郭启勇认为,绩效考核对运营效率的关注将倒逼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如何通过管理产生价值、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医院管理必须回答的命题。
顺应趋势,医院管理者要改变以往重视医疗服务,轻视医院运营的传统。“关注工作量的同时,还要审视一下服务是否产生了可支配的资金,保障医院的良性运行。”郭启勇说。
此外,论坛现场,多位专家还表示,绩效考核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为支撑起此次考核,医院里电子病历等多项信息系统必须实现相关系统的集成和数据整合。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检验。”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轮绩效考核旨在实现三大目的。其一,全方面了解公立医院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医疗安全,服务、科研、人才培养的情况等等方面。其二,掌握医改实际落实情况,政策落地是否达到预期;其三,倒逼医院改进工作不足之处,形成持续改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