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黄褐斑越来越多?吃的再少,也会发胖?每月“大姨妈”来时,痛得生不如死······宫寒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并不陌生,宫寒缠身,轻则痛经,月经不调,重则导致不孕。广大女性都应该重视宫寒的问题。
所谓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
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
宫寒是中医理论下的病名,不能与西医的具体病名来套,但是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急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可以用宫寒辨证治疗,在临床中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宫寒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才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
主要症状:
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经前小腹有坠胀感,白带清稀量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月经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小腹发凉,热敷后疼痛可缓解。
平时腰酸腿软,性欲减退。困倦腰痛、面色晦暗、眼睑肿胀。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喜食辛燥,小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沉弱。
临床上造成“宫寒”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它与体质有关。例如那些平日里就怕冷,手脚容易发凉的朋友,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就易出现“宫寒”。
很多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
也有很多寒性体质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这些都会让身体呈现偏寒的体质。
另一方面,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宫寒”。有些女性朋友特别爱吃冷饮,或者为贪图凉快,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者是为了漂亮,在冬天也着装单薄,这些习惯都易因寒冷邪气侵袭而导致“宫寒”。
子宫须常暖。中医学认为,女性属阴,不要贪凉,吃了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后,它们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子宫。所以即使炎夏,也不要吃过多的冷饮等寒凉之物。
有很多食品,虽然常温下食用,但它却是寒性的,如西瓜、梨、绿豆、白菜、白萝卜、苦瓜等,也要适可而食。
养成饭前喝汤的习惯,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汤,如酸辣汤、胡辣汤等,可以缓慢地帮助蓄积体内热能。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山药、枸杞、桂圆等。
如果日常有受寒现象,例如淋雨、受凉等,一定要事后补救,给自己煎一碗驱寒汤:生姜5片,水煎10分钟,放2勺红糖,驱走寒气。
热水澡可以改变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可以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澡10分钟左右,同时配合腹式呼吸,将手放在腹部,慢慢吸气,将空气吸至腹部凸起来,然后慢慢从嘴巴里吐出,反复数次,可以促进骨盆的血液瘀滞的情况,保养子宫。
把艾叶、红花、小茴放入水中烧开,待水温适合时泡脚,有暖宫散寒、活血化瘀、舒通经络的作用。
中医暖宫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穴位艾灸最为简便且效果不错,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艾灸穴位,可以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并且可以调节内分泌。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神阙穴(肚脐处)、关元(肚脐直下三寸)、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等穴。每日熏烤30分钟,坚持下来也有效。
寒性体质者格外需要经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最简单。上班、下班随时都可以。如果在卵石路上走更好,可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慢跑、跳绳都不错,如果游泳的话要注意最好在温泉游。
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
中医学习
中医考证
中医就业全方位支持
培训合作
诚征有合法办学资质的中医培训机构加入我们,共同为社会创造中医药、健康养生、未病先治等行业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管理型技术人才。
专注中医课程培训项目:
《中医针灸》《中医妇科》《推拿正骨》《小儿推拿》《中医诊断》
《中医艾灸》《膏药/膏 方》
报考国家相关部门证书:
工种:中医康复理疗师、中医针灸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中医推拿、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中医产后康复、中医母婴保健、中医美容、中医经络调理、中医药浴、中药药熨、中医带电推拿技术(或生物电治疗)、中医足部诊疗(或反射疗法).....等
报考中医医师方向:
取得行医资格:中医师承/中医专长医师/确有专长人员是在《中医执业医师法》的围墙中给中医人开了一扇窗户,并且,这扇窗户正在越开越大,中医人应该珍惜。
广州市荔湾区坦尾路44号广东省五羊职业培训学院
18675866001 陈彬老师(微信同号)
加微信长按二维码
外国人都开始学中医了,你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