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生活不便时,“知道”别人的善意,“知道”别人对你的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修养。否则你就会视而不见,处而不悟,形象不佳。张博玲有一次,到省城三甲医院看病,排到窗口时,发现忘带零钱。站在后面的一位陌生病人说:“阿姨,你不用重排号了。”说罢,递给了她2元钱,让她顺利拿上了当天的门诊号,张博玲感到很温暖。她走出门诊大厅,换回零钱,寻找陌生人时,不见人影,留下遗憾。生活中这样的善举很多。高学茹从乡里来县城医院探望哥哥,哥哥下肢胫腓骨骨折,术后行动不便,同床病友出院,将一副拐杖留给了他。高学茹过意不去,掏钱给患者。患者笑了笑,摆了摆手说:“大妹子,人生病是无奈的。你就不用客气啦!这值不了几个钱。再说我出院也用不上它啦!拿回家也是放在墙旮旯,留给你哥哥用吧!”高学茹很感谢。再如,医生护士从家里给病人带饭和买饭,借用手机打个电话等等,这些“小事”在医院几乎时常发生,医生护士没有一个人放在心里,觉得这事很平常,无足挂齿。看病如此,出门也一样。你坐公交车,有人把座位让给你;你走路,有人提醒你背包后拉链开了;你出门散步,有人提醒你此路不通,让你少走冤枉路;坐火车,你买的上铺,下铺的乘客,发现你腿脚不灵便,主动调换铺位,解除你的不便;飞机上,有你替你把手提箱放到行李架上;适逢下雨下雪,同事顺便带你一程;在饭馆吃饭,你失手打碎器皿,服务员一声:“碎碎平安。”解除了你的窘态;你手机功能不会使用,别人教你使用;你写的文章,编辑为你修改、润色,见报见刊……这些小事“难以启齿”,你不必每次都郑重其事向对方道谢,但是“知道”别人替你做了好事是应该的,也是完全必要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小事”,每个人都在做这样的“小事”。在你是举手之劳,在别人也许是“百里之遥”;在你是“小事”一桩,在别人也许是大事一件。发现善意的本领,需要爱心做根底;做善事的意念,需要善良为尺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训。善心和善行需要自我反省,需要观察体验,需要将心比心,只有这样不断地反省自己,你才能发现别人的善良和善行,才能提升境界,完善自己,做一名高素质的公民。(文 唐胜凯)执行主编:唐胜凯 责任编审:李成玉 技术编辑:康丽娟、曲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