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这6种病必定高发!要警惕!

来源: 烟台惠仁医药/HuiRenJianKang


今天是出伏后的第一天,
眼下暑热未散,
秋凉时至,
各种疾病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定要做好各种出伏前各类疾病的防范,
以免秋老虎找你“算账”!


中老年:防关节病、心脑血管病


1
关节疼痛:少吹空调风扇


不少中年人老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


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2
心脑血管病:多喝水、少生气


当气温升至 32℃ 以上时,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散热降暑,其代谢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完成的。


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可因情绪不稳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体液丢失使血液粘度增高;血管为散热而扩张,诱发出血。


另一方面,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骤然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也易诱发心脑梗死性卒中。


年轻人:防咽炎、空调病



1
咽喉炎:少吃烧烤火锅等上火之物


立秋之后,年轻人成了咽喉炎发作的主力军,大多数是受凉引起的咽部红肿。咽炎、喉炎多发与天气变化有关。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


如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吃些润喉之品。推荐菊皇茶,柔和甘爽,清咽护肺,护嗓养生。


2
空调病:空调温度别太低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枣茶。生姜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汤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小孩子:防感冒、冰箱肠炎


1
感冒发烧:谨防病从口入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感冒发烧。有时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


2
冰箱肠炎:少吃冰冷食物


由于气候炎热,许多人喜欢吃冰箱中的食物。吃时似乎冰凉透心,浑身舒坦,令人惬意。但好景不长,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耶尔氏菌中毒症状,俗称“电冰箱肠炎”。


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纳差和轻中度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

所有人:养肺防燥是重点


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如咳嗽、便秘、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症状。秋天来临,可以多煲些汤,滋润防燥,养心安神。
党参麦冬瘦肉汤


做法:将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山药去皮切片、生姜切片;砂锅中放入上述食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疗效:党参可增强免疫力、降压、保护血管的功效;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山药健脾养胃、养肺、滋阴补肾、提高新陈代谢;猪瘦肉也有补益身体的功效。



鲜人参鸡汤


【材料】:新鲜鸡一只(切块分次使用),新鲜人参两支(约10克/支),盐适量,枸杞1~3克、姜1~3克、葱1~3克



【做法】:

先将整鸡(约2斤重)破腹洗净,新鲜人参洗净(去芦头),从参中间向芦头方向切十字刀口、枸杞洗好备用;

用锅把水烧开,将整鸡焯水洗干净;

将新鲜人参和枸杞放入整鸡中,再把鸡放入炖锅中加入枸杞3克、姜3克、葱3克、水适量(淹没过鸡肉二指节的水量),武火炖40分钟,文火炖10分钟,依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补气生血


出伏前,要小心。
多疾病,莫放松!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