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2019年江西“最美医生”

来源: 江西卫生健康/jkjycjzx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2019年江西“最美医生”





(按姓氏笔画排序)


方德玉

赣州市兴国县茶园乡富足村卫生所乡村医生 



方德玉:我要让村民赚到健康

兴国县茶园乡富足村乡村医生方德玉从医30多年来,始终坚持先看病、后付费,没付钱的患者就记账,从不主动催要患者拖欠的医药费,他攒下的患者拖欠医药费记录薄达到60多本。“当了30多年村医,我没有赚到钱,但我让村民赚到了健康,让村民生了病得到了及时治疗。”方德玉笑着说。

1998年9月11日早上,住在高山上的孔目村村民宋素珍突然昏迷,方德玉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赶到施救,用竹床和村民一起把患者抬下山,直到病人被县人民医院急救车接走。听说他家没有钱看病,他又到医院给她垫付了3000多元医药费。

不光不催要医药费,平常看病他尽量用小处方祛除村民病痛。2018年6月,兴国县茶园乡卫生院抽调工作人员对方德玉现存的1995年至2017年6210张处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210张处方总金额10165.77元,平均每张金额16.36元,单张最低金额0.78元,单张最高金额仅为94.9元。

2007年方德玉出诊时突发交通事故,连人带车从桥上坠落小溪,他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在医院治疗期间他看到医疗用血紧张,他萌发了组织村民参加无偿献血的念头,为无偿献血做点事。

2014年7月20日,方德玉第一次带着富足村6个村民到县城无偿献血,仅有他自己献血成功。之后他不断动员家人献血,不时举办无偿献血知识讲座,他在诊所建起了“自愿献血交流室”,经过他的发动,茶园乡12个行政村就有8个行政村的村民参加无偿献血,全县25个乡镇就有13个乡镇的村民参加无偿献血。截止今年5月,方德玉共组织35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到10万多毫升。


 双   鸥

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双鸥:我作为一名医生而感到自豪

“什么是好医生?——不但要有为病人造福的愿望,更要具备为病人排忧解难的本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24年的医生,双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业务上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地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多次到上海多所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由于医术精湛,业务过硬,病友们都纷纷要求由他主刀才放心。

2018年2月,一位百岁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家人慕名来找双鸥求诊,经检查发现,老人的病情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伴有心脏病、呼吸衰竭,所有医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因为老年人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的骨折,更何况是身体状况本来就很差的百岁老人,患者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双鸥会同科室医生及相关科室主任对老人进行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病例对所有医护人员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一名医生护士、麻醉师身上肩负着生命的重担,一旦有任何极为细小的差错、意外,不但老人的生命难保,专业技能还会受到外界的质疑和拷问。生死挑战面前,双鸥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耐心详细沟通,让家属同意手术治疗。在与麻醉科制定了详尽的麻醉、手术方案后,科室团队的医护人员为百岁老人做了手术,经过大家的密切配合,老人的手术非常顺利,术后两周老人可以站立起来。看到百岁老人身体恢复的那么理想,整个手术团队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双鸥作为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不管多忙,他都坚持每周两次的业务查房,讨论疑难病例,总结经验,提高科室团队疑难病例的处理能力。他与科室医护人员打成一片,他时常指导帮助年轻医生提高业务技能,为他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他的言传身教,赢得了年轻医务人员的喜爱和尊敬。


  江   崛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江崛:康复科里的“针灸神医”

她为了给病人做治疗,每天要连续站立十几小时;她掌握了一套娴熟的中医整脊疗法,成为全国首个开发与推广“筋针疗法”新技术的医生;她创建科室,并将其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她就是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主任江崛。

1989年,江崛进入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工作。当时的康复科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病人时,她就在自己身上找穴位试针,体验针感。她常说:“如果自己不先尝试针感,就不可能知道病人的感觉和效果。”由于长年试针,她的身上留下了许多针印。

江崛对中医针灸入迷,不断运用新技术、开展新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推广超微针刀及圆利针新技术,并将小针刀技术优化专攻于脑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耳聋、闭经、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疑难杂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在江崛的努力下,她所在的康复科从无到有,并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如今康复科每天门庭若市,病人从小到十几天的婴儿,大到100多岁的老人,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们称她为“针灸神医”。

记得去年有一名患者特意送来锦旗感谢江崛圆了她做母亲的梦想。原来这个病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年来到处求医,后来在江崛的治疗下,竟怀上了三胞胎。经过江崛治疗后怀孕的病人数不胜数,于是,“针灸神医”又多了一个“送子医生”的称号。

江崛的病人说:“只要有病人,江主任是不下班的,连饭都不吃,真的很敬业。”

江崛说:“看到病人疗效比较好,就有种成就感,很多时候也就不感觉累了。”



刘   华

新余市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刘华:“患者的康复是我最大的收获”

他叫刘华,来自新余市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大学毕业后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近30年。

新余市人民医院过去没有设立疼痛康复科,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刘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勇敢地承担了筹建疼痛科这一艰巨的任务。从人员、场地到设备,从技术、规章到内涵,整整三个月,几乎每天都忙到子夜,疼痛科终于在步履蹒跚中开业了。

2015年夏天,科室收治了一名因车祸致大面积感染的转诊患者王师傅,因碾压后双腿肿得像皮球一样粗大,创面严重感染。一边是以泪洗面的家属,一边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在治疗上是放手一搏,还是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简单易行的截肢治疗,让刘华进退两难。面对家属几乎祈求的目光,经过多次扩大会诊仔细分析、讨论病情,他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保肢治疗!

从这一天起,刘华吃住在医院,一步也不离开王师傅。47个日日夜夜,就像47道坎,在全体医护人员与病魔的顽强搏斗下,王师傅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感染的双腿保住了!出院那天,刘华和医生护士们高兴得像个孩子。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刘华终于被病魔击倒了!当“原发性肝癌”这个诊断结果出来时,全家人都像被天打雷劈一样。幸运的是,刘华的治疗手术非常顺利,然而三个月后,他放不下病人,全然不顾家人和专家的极力反对,执着地重返了工作岗位,恪守着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诺言。他曾经救治过的王师傅哽咽着说:“他把病人的命看得比自己还金贵!”30多名曾经被刘华治愈的患者,为了感谢恩人,自发联名给医院领导送来了表扬信。



 余腊梅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余腊梅:盛开在非洲的一株“腊梅花”

在援外医疗的道路上,她带着祖国的重托和对家人的牵挂远赴万里之遥的北非,用辛勤和汗水守护孕产妇的安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她克服重重困难,用爱与责任在非洲的土地上播撒希望和友谊的种子。她就是江西省第23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员、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余腊梅。

 今年1月8日,正值余腊梅在梅德宁大区医院上的第3个夜班。当时,她白天已连续做了7台手术。当晚11时30分,一名临产足月双胎孕妇紧急求诊。经余腊梅初步诊断,这名孕妇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血色素60克,呼吸困难,心率130多次,血压70mmHg/45mmHg;阴道有鲜红色血液流出……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就在此时,其中一名胎儿胎心音开始减弱,这意味着产妇和胎儿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作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余腊梅对于这类手术了然于心。她立即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孕妇送达手术间后,术前准备很快就绪。Wessam医生是当地唯一的一名麻醉医生,他熟练地完成中心静脉穿刺、全麻、插管等工作,向余腊梅点头示意手术可以开始。无影灯下,电刀快速游移在血肉之中。打开产妇腹腔,余腊梅手中的手术刀在孕妇子宫肌层上轻轻一划,大量血块就伴随着血性羊水喷涌出来。第一个面世的婴儿是名男宝宝,他脸色苍白,心跳慢、肌张力差,且重度窒息。助产士对他紧急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保暖、吸痰、给氧、胸外按压……

第二个婴儿新生儿评分7分,余腊梅迅速为她挤出口鼻中的羊水,并进行刺激,很快新生儿皮肤颜色慢慢变红。手术间里,两个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健康响亮的啼哭声在已经疲惫不堪的中国女医生听来,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洪   浪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洪浪:为心血管医学开辟“心天地”

洪浪,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34年来,洪浪用精湛的技术为心血管患者解除病痛,挽救了上万病患生命;引进和开展了多项心血管介入治疗新技术、新项目,在江西省乃至在国内为心血管病介入技术的发展交出了优异答卷。他是江西省政府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是江西本土培养的医学大家。“江西有个洪浪”,健康报曾在头版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全省医师优秀个人等光荣称号。

洪浪的父辈是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医术有着痴迷和悟性。自1985年毕业以来,他便开始涉入介入手术治疗,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先后承担了20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独立开创了“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PDA封堵器堵闭漏斗部室缺”打破了介入治疗的两个禁地,把优势介入诊疗技术带出国门、推向世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如今,洪浪的技术得到全国顶极专家的认可,前来找他的患者络绎不绝。在挽救无数濒临死亡的患者的同时,洪浪执著地坚持一个理念:要通过一流的技术手段,让心脏病患者得到最便宜、最安全的救治。洪浪平均每天要做几十台手术,常年累月在射线下穿着重达十多公斤的铅衣导致他出现口腔溃疡、皮肤过敏、脱发等副作用,很多人关心他,劝他不要再做了,可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他依旧站在X射线下,夜以继日为患者手术。他说,自己将会一直坚守下去,无怨无悔。



洪宾华

鹰潭市余江区洪湖乡卫生院副主任医师



洪宾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从医30多年来,在余江县多家医疗单位工作过的洪宾华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标准,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尽心尽责,时刻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放在第一位。

1990年洪宾华在余江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医院还没有胃镜室,很多胃病病人做个胃镜要跑到其他医院做,他立即到上海进修消化内镜和消化内科诊疗技术,回院后创建了余江县第二人民医院胃镜室。他先后撰写了《胃苏冲剂治疗慢性胃炎52例疗效观察》,《瑞贝克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预防复发的临床研究》,《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伴球部溃疡1例》等医学论文,其中《胃苏冲剂治疗慢性胃炎52例疗效观察》获全国优秀论文奖。他还参与编写了2007年出版的《常见消化系统病诊疗手册》。

2005年9月,余江县潢溪镇大林村一肢体瘫痪村民因“脑出血”在余江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便秘,躺在病床上痛苦万分,在使用“开塞露”和“灌肠”通便无效后,洪宾华用手指帮病人把肛门内的粪块抠出来,及时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病人很快康复,瘫痪的肢体逐渐恢复了正常功能,病人出院后经常说:“洪医生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2年3月,余江县潢溪镇弋桥村85岁高龄双目失明的段大爷不慎跌倒致左股骨颈骨折,病人只有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伴陪在身边,子女全在外地工作。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病人,他打破惯例专门为段大爷开设了家庭病床,并请来了鹰潭市中医院的专家为病人会诊,他每天亲自送医送药到段大爷家为他治疗。在他近二个月的精心治疗下,段大爷能拄拐自己行走。段大爷的子女回来后多次到医院感谢洪医生,对他说:“你做了我们子女应该做的事!”


 胡文启

九江市都昌县汪墩乡新桥卫生所乡村医生


胡文启:2000余名乡邻健康的“守门人”

距离都昌县城10余公里的新桥村卫生所,有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胡文启,20余年扎根基层,守护着2000多名群众的健康。2017年度被评为全县“五好村医”荣誉称号。

1996年在江西豫章中西结合学院毕业后,胡文启毅然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坚守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后来他索性将家搬到了卫生所,即便是中秋节、大年三十,他也不休息。胡文启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五保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诊治;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病患,他或者减少药费或者干脆为其免费治疗。他还承担本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新桥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邀请专家来村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让乡邻掌握基本的防病知识。胡文启对新桥村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民也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胡文启常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就是要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解决病人的困难,减轻病人的病痛,这是行医人应该做的事情。

胡文启为了掌握各种医疗技术,他勤奋专研,不断进修学习,还自费前往外地学习交流。现在他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村民普通疾病不用去大医院。从2013年开始,胡文启开始接触传统中医医疗,在他看来用中医疗法能治好,就尽量不要患者去输液。现在他的病人不仅仅是本村村民,还有周围村民及其他乡镇村民都慕名而来求医问诊。

胡文启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将自己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医疗事业。


彭民安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彭民安:患者信赖的救“心”人

彭民安,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内科党总支部书记。2008年心血管内科学硕士毕业后,10余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被患者们称呼值得信赖的救“心”人。

2013年年底,他主动请缨赴新疆阿克陶县,开展援疆医疗工作。阿克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开放性结核高发地,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数十人。他到阿克淘县人民医院后,大力提倡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小时内的超急性期溶栓治疗,并把内地医院科学规范管理理念传送过去。援疆期间,他参加义诊20多次,看门诊病人1000多人次,查房病人2000多人次,会诊疑难病人30多例,抢救急危重病人60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及讲座17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项,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2015年8月,结束援疆任务的彭民安,放弃休假,马上回院投入紧张的科室工作中,经常忙到晚上七八点,做急诊手术更是要到半夜三更。在挽救别人的生命时,他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2016年,他在体检时发现右肾上腺长了一个35×42mm的占位,省里几家大医院专家会诊,均认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非常大,最终病理结果显示为肾上腺结核。在手术之前,他仍然选择坚持工作。

手术一康复,彭民安又重新回到岗位。2015年他率先在吉安开展起搏器随访门诊。他带领的团队创建了吉安市首家胸痛中心,构建全市胸痛中心网络平台,开通了全市首家胸痛中心救治绿色通道。2019年,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吉安市首次心脏康复治疗,并成立全市首家、全省第五家心脏康复中心。


熊   英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检验所主任技师


熊英:“慧眼”守健康

熊英是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检验所所长,是千千万万默默守护人民健康的疾控工作人员之一。她在疾病防控战线上坚守27年,兢兢业业,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凭借着一双“慧眼”,多次将影响人民健康的“纷扰”看得清楚明白。

2016年大年夜前夕,赣县区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例发热伴头晕头痛的病人,病人从南美务工返乡过年,在市级疾控中心排除了登革热等常见病原之后,晚上病人的血液标本被送往了省疾控中心疾病检验所。熊英在接到报告之后,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决定连夜对标本进行寨卡病毒等发热出血症候群病原的检测。2月9日,该病例被诊断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017年初,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形势严峻,江西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江西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唯一确认实验室,每一个病例的确诊都需要经过省疾控中心疾病控制检验所的复核确认。2017年除夕夜,她在实验室复核检测了三批网络实验室上送的初筛阳性标本,历时近12个小时。

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得到检测结果,这与熊英平时的积累与技术储备有很大关系。2003年SARS之后,熊英担任省疾控中心新成立的疾病检验所所长,克服当时实验室条件落后,技术储备不足等困难,率先在省内创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立了人禽流感等21种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并运用到疫情诊断和病毒鉴定中,多次实现零的突破。经过多年努力,目前省疾控中心已建立起可对未知病原进行检测的多病原检测平台及二代测序平台,为将来应对未知传染病提供了技术保障。疾病控制检验所成立15年以来,在各类疫情的应急检测中从未出现过差错,“零失误”的成绩和“一锤定音”的作用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吧!


编辑/杨鑫   统筹/黄迅前  审核/万德芝



往期精选


别再信了!关于吃和喝的这些真相,你必须知道…

【倾听江西医生好故事】曾灵芝:肿瘤一科的“希望天使”

一图读懂 | 传染病、地方病,健康中国行动打算精准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