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三伏,迎来处暑节气。回顾这些天,早晚似觉有一丝凉意,但暑气并未至此而止矣!不是吗?这几天反而明显觉得有“上火”症状,还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哦,这就是“秋乏”。
为什么会有“秋乏”呢?因为秋主燥,燥耗气伤阴。前几天,每天都下雨,致使“处暑”期间暑湿很重,中医认为暑湿困脾,人体肌肉四肢都由脾主管,脾湿困了,人就容易感到疲乏。
疲乏之余,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预防暑湿困脾带来的一系列疾病。因此,处暑节气正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间,应有选择地食用具有补脾除湿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菱角、荷叶,处暑时节食用,能促进暑湿之气的消除和转化。
秋在四季气候中特点是“燥”,中医经典著作《温病条辨》记有“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初秋多见温燥,深秋多见凉燥。因秋季日夜温差较大,风凉气燥,易令人生病,尤其是老幼、阴虚体弱者,易患感冒、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当补充一些能量,如食用青萝卜老鸭汤等,提高身体抵抗力。
俗话说“秋不食瓜”,注意了,这里的瓜是指西瓜和菜瓜,南瓜、冬瓜、丝瓜、苦瓜在此时还是难得的食材。
福州市中医院药膳食疗咨询室为大家推荐几款处暑养生药膳,让您远离秋燥。
药膳推荐1——菱角粥
食材原料:粳米100g,菱角粉30g,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粳洗净煮粥,煮到半熟时,加入菱角粉同煮熟,用适量红糖调匀,分2份。
应用范围:健脾补气益胃。
服法用量:每天2次,每次1份,隔天1剂。
药膳推荐2——青萝卜老鸭汤
食材原料:青萝卜600克,老鸭1只(净鸭肉约1200克),青花椒1克,陈皮5克,姜末3克,料酒、调味品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鸭肉切块,汆水;青萝卜刮去外皮,切块;砂锅中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煮沸,放入鸭肉块、陈皮、姜末、料酒,加盖,煮到鸭肉将熟时,加入青萝卜、青花椒,改用文火煲到鸭肉熟,调味,分成4份。
应用范围:清肺热,养脾胃。
服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1份,可经常食用。
药膳推荐3——菊花雪莲膏
食材原料:白菊花50克,雪莲子50克,蜂蜜50克。
制作方法:雪莲子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蜂蜜加适量水煮开过滤;白菊花浸泡、煎煮三遍,合并滤液约1200ml,加到雪莲子中,放蒸箱中蒸40分钟,取出,与蜂蜜一起同移破壁机中破壁,分成10份。
应用范围:清肝明目,养颜美容。
服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1份,可经常食用。
秋季,昼夜长短逐渐发生变化,人们需要根据昼夜变化来调整睡眠时间,宜早睡早起。一般大病初愈或年老体衰者容易气血双亏,进而引起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状,所以要注意情绪和心态的调整,遇事不急不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保持身体内阴阳的平衡。同时可食用一些养肺、养心安神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黑芝麻、黄豆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等,禁食辛辣、油腻之品。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这天阔云高收获的季节里,一定要记住:秋主收敛,处暑的“处”含有躲藏之意,遇喜事可在心里暗自高兴,遇不顺心处千万莫悲伤!
供稿:福州市中医院药膳食疗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