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无毒≠无害,中药有毒≠有害,谈谈中医眼中的“毒”与“害”!

来源: 中药百科/zhongyaobaike


内容导读

没有毒性的食品,不节制的服用,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而苦口的良药,该服用时,即便有毒性,只要符合辨证,就应该大胆的应用。插一句题外话:接近佳节,年关又至,大家与亲朋好友聚餐吃好喝好的时候别忘记“食饮有节”喔。


道是无毒却有毒,再谈中药毒副作用问题!



食物无毒不等于无害


有毒无毒,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既不必谈毒色变,也不能认为某些东西无毒就可以大吃特吃。


什么叫做毒?不就是对你身体或身体的某个系统、脏腑有害,导致疾病或死亡嘛!否则,“毒”字何来?


那么,没有毒的东西,会不会对身体就无害呢?非也,道是无毒却有毒!


我们每天吃的肉类食品该是无毒的吧!可是现代社会里恼人的肥胖症不就是吃肉吃出来的吗?


据北京卫生局统计,北京15岁以下儿童9%血脂异常,8.5%心率失常。心脑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无论是给个人,还是给国家都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不都是这些无毒的食物造成的吗?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上就说过:“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大鱼大肉吃多了,是要让你得大病的。


老百姓常说:“吃得好,死得早,粗茶淡饭保平安。”指的也是这个道理。


晚清的左宗棠,能征善战,一代名将,官居当朝一品。然而其因嗜肉,一粒饭也不吃,未到7旬便得了半身不遂,一直到全身瘫痪。据说他每次吃饭,仆人夹起肉,一块一块地塞进他的口中,吃下十几块,他摇摇头,表示已饱,连一点饭菜都不吃。终年73岁,死得很凄凉。


精米精面,那是绝对无毒的吧,但他却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凶。


糖尿病晚期转并发症,更是痛苦难当。这个无毒的精米精面可谓毒莫大焉。


我治疗糖尿病,除了开点对症的药方外,嘱咐患者每日至少饭中加入2小杯细糠麸皮,越多越好。凡依照我的话久服者,多能断根。


或问,你一个不懂现代科学之人,何以知糠麸能治糖尿病?


说来也很简单,我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挨过十来年饿。多数人跟我一样,吃糠咽菜,很难吃上一个白面馒头。但那时我未见一个糖尿病患者,是知今之多如牛毛的糖尿病患者,皆是口福享得太多了。用现代话说,是饮食失去了平衡,得用饮食纠偏,通过纠偏才能达到平衡,这和中医治病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道理一个样。


不是精米精面有毒,是你管不住嘴呀,你吃多了,它就变成有毒的了,就“足生大疔”了。


海参是海中八珍之一,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菜肴,而且还能补肾益精,滋阴补血,润燥调经,是滋补佳品,被称为“海中人参”。


据现代研究,海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每100克干海参含蛋白质55.7毫克,含铁11.4毫克,其含镁量竟高达1109毫克,在海产品中名列榜首。镁是人体必需元素,它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部分,缺镁会导致心肌坏死,尤其是海参所含的硫酸软骨素,具有养颜和抗衰老的奇特功效。


我自己亲自试验,每天吃1个海参,坚持一两个月后,尿频症状就没有了,且不容易感冒。


我的同学董XX(年届7旬),原来手足冰冷,在坚持吃了一段时间的海参后,手足变暖,且开始有些脚汗了,老人脚干无汗,是衰老象征,有脚汗就表明代谢旺盛身体比以前健康多了。


据介绍,一位教师身患神经衰弱和慢性气管炎,极度衰弱。他得知海参是滋补佳品,便开始服用,病情逐步好转,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前后判若两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海参价格昂贵,自有其道理。


那么是不是海参就人人可食了呢?也不是。我的同学任XX,亦年届7旬,患有心脏病,他经济条件好,不惜高价买了最好的刺参。但是他一吃海参就流鼻血和牙痛,试吃了几次都是如此,后来他再也不敢吃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是阳热体质的人,虽高龄亦如此。


海参毕竟是温性的,所以他吃海参犹如火上浇油。


若昧于海参含镁之说,坚持吃海参岂不是会要了命吗?


所以对于一般人都非常适合吃的海参,但对于阳热体质的人,无毒的海参就成了有毒的了。


被誉为海中人参的海参尚且如此,那真的人参就更当别论了。


现代学者研究:“人参根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约占干根的70%,这些构成了参的甜味),与胡萝卜根差不多。从参中提取出来的人参炔醇与从胡萝卜中提取出来的炔醇完全相同。”


既然如此,那吃人参和吃胡萝卜一样了,谁见过吃胡萝卜中毒的人呢?谁又见过吃胡萝卜能治了病的呢?


于是那些“批评中医”的人似乎真的抓住了中医的把柄,说人参“最大的可能是一种病都治不了”,“中国人对人参的崇拜,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造成的”。


其实这种人只要亲口吃一吃人参,他就知道人参和胡萝卜究竟是否一样了。可惜他们口口声声大谈科学,却连“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吃梨子”的这么一点点科学精神都没有,只好信口雌黄了。


又有学者研究,称人参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能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降低疲劳度、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等等现代世界的头号疾病”,似乎人参还是没有毒副作用的补品了。


然而,据说“几年前美国医学机构曾发出警告,不可在手术期间为了‘补气’而服用人参、西洋参,否则可能引起手术时大出血”。


又据说《美国国家药典》一度列入人参,又分別在1880年和1937年删去人参。而2005年《美国国家药典》又把人参列入其中。


又据说“现代医学界对人参、西洋参是否有效已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等等。


又有学者报逍,采用人参抗衰老,有35.3%的人发生腹泻;24.5%的人发生皮疹;19.5%的人出现失眠;15.5%的人出现神经质症状;16.5%的人发生高血压;10.5%的人发生水肿……于是学术界把服用人参出现兴奋、烦躁、流鼻血、焦虑、失眠、胸闷、气喘,甚至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枢神经兴奋刺激症状,称之为“人参综合征”。


其实,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不了解中药,而盲目服用人参的结果,并不是人参本身有那么多的毒副作用。是人的错,并不是人参的错!


脱离中医理论研究人参含什么成分,那是在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植物药。人参如果有这么多的副作用,那叫什么抗衰老药?



作为一个中医,还敢不敢开人参这味药?


若参考西医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那中医几无可用之药。甭说整个中医理论了,单就人参这一味药,一旦被现代科学研究,整个就乱了套,让人如坠入云里雾里。


被科学化的所谓中医也就像无头苍蝇,不知该向哪里飞了!欲用中药愈疾,难矣!且会毒副作用百出,则关于人参的争论岂止百年,1万年恐怕也争论不休!


若回到中医思维,摒弃所谓现代科学对人参研究的成果,认识就相当清晰了。


盖人参味甘苦,性属温热,大补元气。


凡遇虚寒之体,轻剂常服,可振奋精神,延年益寿。


若遇垂危重症,虽被西医判了死刑而命悬一线者,大剂与之,可救命于顷刻。此即“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也。李可老师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即是明证。


古来人参即是中医四大救命药(人参、附子、石膏、大黄)之一。


所以我们有时在药店看到柜台里摆着一枝枯瘦的老山参竟标价万元、数万元、十数万元,如此昂贵,贵在其能救人一命也。故将其比喻为胡萝卜根,真是愚不可及也。


在我们中国,那些懂中医的人,或在纯中医指导下,日日服少许人参者,大有人在。尤其是老年人,亦因日日服少许人参,虽年届九旬而精力不衰,此皆善养生者也。


据说清乾隆帝曾特别钟爱人参,有一年日日进3克人参汤。那一定是他年迈元气不足了,靠人参汤来大补元气。若其年轻时这样服人参,非出大问题不可,御医断不会与之。


我一朋友,年轻时误用人参补身体,结果头发全部脱光,此即服人参引动血热之故也。


我自己在40余岁时曾试过数次服人参,每次3~5克,次次有掉头发现象,后不敢再服。


然则去年冬天我大病一场,虚汗淋漓,则日日煎服人参1支(约10克左右),连服十数日虚汗才止。


何以同一人竟有时宜服,有时不宜服人参呢?


盖余40岁时,元气尚盛,无病服人参,引发血热,故屡次掉发。


而今我已69岁,加之大病后元气大虚,故宜服人参而大补元气,止虚汗而无脱发之弊。且病愈后即停服,若再接着如此服下去,那人参的“毒副作用”可就要发生了。


某一50岁妇女,子宫大出血,因出血过多,气短息微,切其脉为芤脉,急令其煎服1根红参(约15克),旋即血止,恢复正常。此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气为血之帅”之谓也。


若非元气大亏之体,亦有报道,服人参反而引起子宫大出血者。


香港某90岁老人,言其日日服少许人参,虽年高而精力不衰,真善养生者也。


更有阳旺之体,服人参数克而发狂,乃至毙命者,间亦有之。此非人参之过,乃因不懂中医而不当使用人参之过。


脱离中医思维,不知人体之寒热虚实,盲目地使用中医的补药抗衰老,变无毒药为有毒药,何止人参一味?


只有中医思维才能指导中药的使用


最典型的就是轰动世界的“小柴胡事件”。


仲景小柴胡汤本为少阳病而设。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是使用小柴胡汤的前提条件,具体症状尚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仲景特别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这就是使用小柴胡汤的标准,遵此标准用小柴胡汤,药到病除,何害之有?


小柴胡汤的症状一解决,人体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小柴胡汤就不能、也不必再用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已经纠了偏,身体阴阳气血皆恢复到正常的平衡状态,就不能再纠了。再纠那就叫推得东来西又倒,出现新的不平衡。那就要怪症百出,就要出大问题,甚至危及性命。


平衡是个大智慧,是亘古不变的中医遣方用药的准则。换句话说,以偏纠偏,药即无毒;无偏纠偏,药即有毒。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岂可孟浪?


然而,中药一被西化,那就要孟浪从事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将小柴胡汤制成颗粒剂,变成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畅销药。


曰本有位叫地滋的汉方教授写文章说:“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炎、肝硬化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


这完全背离了中医以偏纠偏的用药原则,结果吃出了大问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因长期服用小柴胡颗粒造成“间质性肺炎”,5年间就发生了188例,其中22人死亡。


一夜之间,小柴胡汤的毒副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


这不是小柴胡汤本身有什么毒副作用,而是不懂中医,不当使用小柴胡汤所造成的恶果。却让小柴胡汤代人受过,岂不冤哉!


同样,龙胆泻肝丸本是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上扰下注所致的胁痛、耳聋、耳肿、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这是使用龙胆泻肝丸的标准。


肝胆经实火、湿热一清,诸症消失,即不能再服龙胆泻肝丸,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中医常识。


但是却有人把龙胆泻肝丸当做一切上火应该吃的下火药,猛吃而致肾损害。于是龙胆泻肝丸的毒副作用又成了焦点。中药又一次代人受过,真是冤哉也!


前不久鱼腥草注射液导致35人死亡,再一次引起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关注。


专家们又一次呼吁对中药安全性研究不够和中药的标准化问题,其实这事跟中药根本挂不上钩,纯属中药西制的问题。准确地说,是西医使用植物药注射剂问题。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本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品,四川老百姓将其当菜吃,何毒之有?中药又一次充当了替罪羊!


假科学之名,以西医研究和使用植物药的思维,混说成中药,只能混淆视听。类似的情况,将层出不穷。


我不知道如今的中医如何才能慎之又慎,以避免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如此则病将何以治?



有毒中药,只要辨证准确,就可大胆使用


就中医而言,面对患者,只是开一个无毒副作用的药方,不能愈病,究有何义?


倘是垂危病人,如此则不能救人性命,那与有毒药何异?


清光绪帝病重时,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正需要大剂附子回阳救逆。然则御医们却开了以下3味轻巧之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各3克,光绪帝服后病无转机而亡。


难道御医们不知道回阳救逆,他们哪一个没有读过《伤寒论》呢?何以面对光绪帝这样一个阳虚重症却开出一个不疼不痒的益气养阴的轻剂?


盖光绪虽是皇帝,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其生死与御医们何干?开出如此轻巧无毒之方,光绪服后虽死了,旁人对此药方却挑不出任何毛病。御医们也就没有任何责任可追究,落不下“毒”死皇帝的罪名。


倘若真的开出有毒的附子来,光绪帝吃不吃还在两说,难免会落下给皇帝开毒药的罪名,如何担当得起?索性开个谁也挑不出毛病的轻巧药方,虽然无毒却有毒。光绪服后即死,然而御医们却落不下半点干系。


也许这是御医们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古来名医皆不愿入宫当御医,实有其理。


可是我们今天的中医如果一味追求开无毒副作用的药方,虽自己无过,然而对于振兴中医、治病救人,则过莫大焉。



【每日一猜】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第二天头条推文可查看答案哦

欢迎大家多多参与~


上期答案:牡丹皮本品苦辛泄散,微寒能清,入心、肝、肾经,为清泄行散之品。既善清热凉血,又善活血化瘀,还兼退虚热、透阴分伏热。有凉血而不留痕、活血而不动血之特点。

上期回顾:早上补阳,晚上补阴!


精彩推荐


1、肝最怕你做8件事,第5件很多女人忍不住,第8件最严重
2、此物泡水喝,益气又活血,赶走冠心病
3、颈肩腰腿痛,农村一味药,一试就好!

4、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专治阳气不足

5、“筋疙瘩”,就是身体里的地雷

6、肩胛不通,有什么危害?

7、有一样东西,偷走了我们几十年的寿命!

8、从肝郁到肿瘤只需6步,千万不能气、急、累,不然挣再多钱也是攒医药费!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小儿推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孩子生病,快试试小儿推拿,简单实用,非常有效!小儿推拿,让您的孩子体质强健,远离疾病!


生姜保健贴,一贴就通,详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