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中,医械领域的大公司陆续发布2018/2019财年年报,据各大巨头发布的财报来看,全球医械企业的前五主要有:美敦力、强生、丹纳赫、GE医疗、皇家飞利浦。纵观这5家的企业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他们大多遵循技术起家、扩大市场、并购转型的发展模式。
美敦力
美国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是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致力于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终身的治疗方案。美敦力主要产品覆盖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心脏支持、微创心脏手术、恶性及非恶性疼痛、运动失调、糖尿病、胃肠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脊椎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五官科手术治疗等领域。
美敦力几年来一直蝉联榜首,即便美敦力近日在业务上有所剥离,但是在2017年到2019年间,公司仍是以并购为重的。从几起并购业务来看,一方面,美敦力依然注重骨科与外科领域的业务,并通过收购加以巩固;另一方面美敦力未来趋势注重手术机器人。
强生
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强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制造商、健康服务提供商。公司创建于1886年,产品畅销于175个国家地区,生产及销售产品涉及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
自2017开始,强生就在不断扩充对医疗器械公司的并购清单。到2019年初,强生共完成了9笔收购,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以34亿美元收购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 Health。
在收购的同时,强生也正在加速剥离其他业务,自2017年开始,强生先后宣布停止运营并退出 Animas胰岛素泵业务、Codman神经外科手术业务。到目前为止,强生剥离了诊断业务、心血管支架业务、糖尿病业务和灭菌消毒业务后,其器械业务板块停留在了骨科、外科、眼科方面,并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强生拥有强烈的进军AI医疗器械领域的决心
丹纳赫
美国丹纳赫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69年,以工业仪器及设备为主要业务的跨国公司, 通过并购一步步实现了战略转型,2011年销售额达到161亿美元,增长28%,在全球仪器公司排名中位列榜首。丹纳赫将生命科学领域作为主要发力点,丹纳赫的并购战略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财务为导向、以业务为导向、以平台为导向和以提升行业影响力为导向。
2004年,丹纳赫正处于收购的第三阶段,丹纳赫通过收购Radiometer进入了医疗诊断领域。2005年,丹纳赫收购Leica Microsystems进入生命科学领域。通过这两次收购,丹纳赫建立起了自己的医疗诊断平台和生命科学平台,准备好了日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
从成立至今历经47次收购的丹纳赫即使在医械巨头中也可谓收购达人。特别是2019年对GE生命科学部门的生物制药业务(BioPharma)的收购,不仅让丹纳赫股价大涨,也让公司在2019年全年营收有望达到95亿美元,这将促使生命科学平台大幅超过医疗诊断平台的营收,成为丹纳赫最重要的业务平台。
GE医疗
GE医疗在医学成像、信息技术、医学诊断、病人监护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疾病研究、药品开发、生物药品生产技术的专业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致力于更早地发现疾病,并帮助治疗。GE实行剥离业务+并购公司并行的发展战略
相比GE医疗在收购方面的发力,其在剥离业务方面甚至更值得一提。2019年初,GE 生命科学部门的生物制药业务(BioPharma)以214亿美元被丹纳赫公司收购。在2018年GE的生命科学部门的生物制药业务产生了约30亿美元的收入。因为这次收购,GE股票当天开盘涨了超过11%。
不管是被剥离的BioPharma业务,还是被保留的 Pharmaceutical Diagnostics 业务,两者都是GE收购来的。比起GE的核心业务医学诊断影像,生命科学领域的业务都是相当晚才并入GE医疗。因此,BioPharma 业务能够跟丹纳赫的生命科学业务强强联合;而留下来的业务,可以为GE的影像设备继续提供配套的造影剂和分子成像耗材。而GE医疗也因此在股票市场上受惠。
飞利浦
飞利浦,1891年成立于荷兰,自2017年初以来,飞利浦进行了18次医疗技术收购,并在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供应商转型。在2017年-2018年间,飞利浦的收购方向除了医学影像科技外,还发力数字健康(如移动医疗App开发商、远程家庭护理监控平台等)、大数据医疗管理等综合性医疗服务领域。
飞利浦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转型有三个方面特征:第一,飞利浦逐步转化整合产品线形成主题,使得运作变得更整体化,更注重运作效率,去围绕相关主题运营;第二,已减少其对非医疗保健业务的兴趣,现在已经完全被业界认可为一个健康科技企业;第三,飞利浦从一个侧重设备和硬件的厂商,转化成一个在原有先进设备基础上,针对病人的关护全程和疾病周期来形成解决方案的企业。
从以上全球领先的前五大巨头的发展历程和扩张方式来看,他们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一次次的并购。而据日前发布的2018年度的中国医械企业前二十强的榜单显示,在评选过程中,入选企业的总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即2018年研发投入R&D综合指标得分,占40%权重;二是企业的专业推广力,即2018年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最终选择需求所决定的终端定量数据来刚性定义,也就是结合米内网独家的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终端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得分,占60%权重。
中国医械企业前二十强的榜单
其中迈瑞和高威、乐普进入了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前五百强名单,榜单显示,迈瑞医疗总市值1328亿元,排在榜单88位,在上榜的37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恒瑞医药。乐普医疗市值371亿元,居榜单318位,较上年排名上升35位;威高股份市值250亿,居榜单498位。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服务型制造和生产型服务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医药行业,随着药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相关装备的更新也迫在眉睫。为适应医药工业发展及政策监管趋严的大环境,制药装备行业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升级。
业内预计,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端制药装备市场渗透率将提高,传统落后的装备将会被淘汰,行业平均价格水平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市场需求则会稳步上升,未来2~3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将在20%左右,至2020年国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亿元。全球全年医疗器械市场将达4775亿美元。尽管市场馅饼令人垂涎,但不得不承认,现今全球医械市场仍然由几家国际性大公司主导。
对比国内外一些行业领头企业,我们不得不承认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根据全球医械行业巨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共有的典型发展路线:在公司成立和发展初期,都很注重技术研发,将技术研发作为驱动发展的动力;在技术和产品成型之后,公司开始市场营销规模化,这一阶段公司不断地扩大市场规模;在此之后,由于公司战略的调整,公司开启了并购之旅。总体看来,医疗行业的领先企业想要长期持续的发展必定要经过并购这一历程,只有这样,这些巨头才能避免被新兴的小公司颠覆,稳住自己在行业内领先的地位。
对国内的医械企业来说,几个领头企业要抓住目前医保改革和制药装备业转型升级的机会,适应当前市场潮流,不断朝着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在长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上,不妨向全球领先的医械巨头们学习借鉴。
来源:赛柏蓝
今日推荐资源
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eRPS)系统电子目录结构介绍-医疗器械相关目录结构
「博普智库」
专注制药人资源获取与学习成长的平台
100000份行业资源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