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常用药、短缺药保供稳价有哪些具体措施?要点都在这!8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措施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 做好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指出,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中国药品短缺矛盾有所缓解,主要表现为为暂时性、局部性短缺。曾益新介绍,今年4月份以来,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为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采取了如下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短缺药品监测和分级应对。印发了《关于推动做好短缺药品信息直报工作的通知》和《医疗机构短缺药品分类分级与替代使用技术指南》,供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应对药品短缺时参考使用。今年以来,各级部门共牵头应对处置2万余条医疗机构上报的短缺药品信息。二是组织做好重点药品供应保障。积极推动有关方面于7月10日恢复用于耐多药结核治疗必需的氯法齐明药品的生产和投放市场,也积极协调国内企业扩大阿糖胞苷产能以应对国外停产造成的短缺,指导地方解决硝酸甘油生产难题,制定第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清单。三是推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等政策落实。24个省份明确了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明显提升,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医保谈判抗癌药。2018年,医保局组织17种抗癌药谈判,最终达成了比较好的采购价格,今年上半年,有15种抗癌药的采购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9种药品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5倍以上,伊布替尼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18倍。四是查处原料药垄断违法违规行为,对4种原料药立案调查。五是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简化原料药上市流程。六是细化各部门任务措施,研究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介绍,目前,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国药品短缺矛盾有所缓解,大范围、长期性短缺情况较少,主要为暂时性、局部性短缺,今年各地建议国家应对处置的品种10余种,每个品种限定在个别省份,不具备普遍性。下一步,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实施药品停产报告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设置急(抢)救药等库存警戒线,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三是抓紧制定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文件。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用药模式,提高政府办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四是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对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合理定价、直接挂网采购;对替代性差、市场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品,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保供;研究加大急需药品进口政策措施。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问题。六是统筹做好组织实施、宣传引导等工作。采取三项措施 确保临床用药稳供保价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药品保供稳价,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他介绍,常用药价格上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调节的机制还不充分。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二是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一些药品或是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原料药分销的渠道容易被控制,通过垄断控销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三是有客观的成本因素。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环保投入增加,也产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对于历史价格低的药品影响较大。陈金甫表明,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如下手段,做好药品价格的稳定工作,努力保障临床用药的供应稳定和价格合理。一是积极应对当前药价过快上涨。对于不合理的涨价将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直至依法依规实施处罚。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暂停挂网、违法处罚等措施,引导企业合理定价,自觉规范企业的行为。三是着眼于治本之策深化改革。包括深化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建立价格和招标采购的信用评价和激励惩戒措施,促进形成公平健康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健全药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 充分发挥政府储备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药品供应保障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药品短缺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灵敏度还有待增强。当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公立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但是原料制剂的生产、采购、使用等环节的信息还没有实行联通共享,药品的停产报告制度、信息收集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二是短缺药品采购和储备政策需要完善。一些地方在采购中过多强调价格因素,而且短缺药品多为急(抢)救药等用量小的药品。保供经济成本并不高,但是社会效益极大,所以在市场机制失灵时需要发挥政府的储备作用,常态性储备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三是部分短缺药品的原料药和制剂市场垄断问题需要加大力度予以解决。目前,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明显,营销商垄断现象增多,并且有从原料药向制剂等领域蔓延的趋势,成为药品短缺或者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重要推手,而反垄断的罚款还难以起到有效惩戒和威慑作用。曾益新指出,针对上述问题,将采取四方面主要措施:一是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推动解决监测应对不够及时灵敏的问题。二是完善短缺药品采购政策,推动解决企业不愿意供应等问题,以合理价格保证企业配送,特别是偏远地区配送,让企业要有合理利润。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管理 规范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政策对药品整个格局影响很大,因此,准备从三方面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管理、引导和规范,重点是强化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一是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管理。要通过加强用药的监管和考核,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目录和处方集等措施来促进基本药物的优先配备使用,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占比,并及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推动各级医疗机构逐步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用药模式,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完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流程,提高供应水平,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二是强化药品的合理使用。要提高医生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依据疾病诊疗规范、用药指南和临床路径合理开具处方,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强化药师处方审核和点评,重点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进行审核,实现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用药。这一条是将来医疗机构用药的重要方面,不要随意开大处方。每一个处方都要经得起点评,经得起推敲。三是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绩效考核。要通过加强用药监管和考核,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逐步提高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品种数量。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