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有关参数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按操作方式分类如下:
1.薄层色谱法
2.纸色谱法:以纸为载体,纸纤维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分离原理属于正相分配色谱。
3.薄层电泳法
二、平面色谱法的参数
1.比移值(Rf)(范围:0-1)
1)掌握公式18-1
Rf =1(固定相不吸附组分);Rf =0,在原点不动。
Rf适宜范围:0.2-0.8;最佳范围:0.3-0.5
2)Rf受被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种类和性质,展开容器内的饱和度,温度等多因素的影响。
2.相对比移值(Rr)
Rr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相对比移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测定中的系统误差,因此与比移值相比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可比性。
3.Rf与分配系数(K)和容量因子(k)的关系
掌握公式18-3(K越大,Rf越小。)
4.分离度
掌握公式18-5(在平面色谱法中,R>1较适宜;气相和液相,R>1.5)
2
薄层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掌握每种方法的原理以及每种方法所用固定相和流动相。
(一)吸附薄层色谱法:以吸附剂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组分极性越大,在固定相保留越长,k增大,Rf减小。
(二)分配薄层色谱法
1.正相薄层色谱法
固定相:含水硅胶;流动相:有机溶剂
2.反相薄层色谱法
固定相:烷基键合相;流动相:水/有机溶剂
(三)高效薄层色谱法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一)吸附剂
1.硅胶:硅胶是吸附薄层色谱中最常用的固定相。
硅胶在105-110℃加热时,可失去水而提高活度,增加吸附能力,这一过程称为“活化”。硅胶含水量越多,级数越高,吸附能力越弱,同一组分在此硅胶上的Rf值越大。硅胶表面PH≈5,一般适合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如有机酸、酚类、醛类等。
2.氧化铝:可分为中性(pH7.5)、碱性(pH9.0)和酸性(pH4.0)三种。一般碱性氧化铝用来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中性氧化铝适用于酸性及对碱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离,酸性氧化铝可用于酸性化合物的分离。
由表19-2可知,硅胶及氧化铝含水量越少,活性级越低,活性越高。
3.聚酰胺:分子内的酰胺基可与化合物质子给予体形成氢键而对该类化合物产生吸附。聚酰胺可用于酚、酸、硝基、醌类等化合物的分离。
(二)展开剂
由表19-3可知,被分离组分的极性大,吸附剂选用活性低的,展开剂选用极性大的。薄层色谱法中常用的溶剂按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水>甲醇>乙醇>丙酮>三氯甲烷>苯>石油醚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一般操作程序可分制板、点样、展开和斑点定位。
(一)薄层板的制备
1.薄层板的选择:薄层板应选择表面光滑、平整、洁净,厚度一致的玻璃板、塑料板或铝箔。2.薄层板的涂布:将固定相、黏合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至均匀且无气泡,即得到固定相匀浆。将固定相匀浆涂铺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上,使整板涂布均匀,一般厚度以250μm为宜。3.薄层板的活化:涂铺的薄层板自然晾干后,在105-110℃活化0.5-1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存放在干燥器中。
(二)点样
点样原点直径以2-4㎜为宜,采用分量多次点样,每次点样需自然干燥或电吹风干燥后,才能2次点样,以免斑点扩散。
(三)展开
展开之前预饱和(将薄层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色谱缸内饱和15-30分钟,此时薄板不与展开剂直接接触)。预饱和可以避免边缘效应(同一组分在同一板上处于边缘斑点的Rf比处于中心的Rf值大的现象)。
展开:将薄层板直立于盛有展开剂的色谱缸中,展开剂浸没薄板下端的高度不超过0.5cm,原点不得浸入展开剂中。
(四)斑点的确定
掌握斑点位置确定的几种方法。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比移值Rf定性
2.相对比移值Rr定性:组分Rr值定性比Rf值可靠的多。
(二)杂质检查
1.杂质对照品比较法
2.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这一节后面的内容不用看。3
纸色谱法
一、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以纸为载体,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二、纸色谱的实验条件
1.色谱纸的选择
1)要求滤纸质地均匀2)纸纤维的松紧适宜3)纸质要纯4)对Rf值相差较小的化合物,选用慢速滤纸;Rf值相差较大的化合物,选用快速滤纸5)进制行备或定量分析时,可选用载体量大的厚纸;进行定量分析时一般可选用薄纸。
2.固定相
纸色谱实际上是以吸着在纤维素上的水作固定相,而纸纤维则是起到一个惰性载体的作用。
3.展开剂的选择
纸色谱法最常用的展开剂(流动相)是含水的有机溶剂,如采用正丁醇-醋酸-水(4:1:5)为展开剂,先在分液漏斗中振摇,分层后,取有机层(上层)为展开剂。
号外号外!
医药研途团队今年编写推出了包括有机、分析、生理、生化的总结和真题详解在内的专业课复习资料,欢迎大家加微信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