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黄璐琦院士提出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十条建议

来源: 中国现代中药/zgxdzy



“2019年,医药工业连续4年领跑22个工业门类,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药饮片工业,2014-2017年增速高达14.52%”,8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做主旨演讲时讲到。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正步入转型升级和加快提升的重要阶段,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重要资源除要满足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工业的原料需求外,还要满足大健康产业对中药保健产品、药食同源类健康食品和其他健康养生产品的多层次需求。


同时,中药材生产的供给侧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主要在这三个方面:中药材生产供需不平衡;盲目引种和扩充产区的现象非常严重;中药材生产过程中,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不充分,中药材的生产与制造工艺还需要大力推广与发展。


为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难题,黄璐琦院士提出了十条建议:

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黄璐琦院士做演讲

何思哲/摄

以需求侧变化为导向,开展供给侧改革

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具有健康养生功能和药食同源类药材需求量不断加大。针对需求变化,需要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保证供需精准对接不错位。贫困地区药材种植必须选择道地品种、地区特色品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种植,避免盲目引种。

构建全国统一权威的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系统

推进中药材生产统计制度和渠道的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充分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信部中药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现有国家平台,理顺政府、企业、第三方三者的关系,形成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监测服务机制,构建全国统一权威的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系统。

鼓励在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优先发展道地优质药材

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有序、有效、安全”为方针,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鼓励在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优先发展道地优质药材,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

加大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倒逼产业升级

强化中药材生产监督,发展简便、有效且实用的真伪优劣鉴定甄别技术,系统构建中药材及饮片等级标准和优质标准体系。

研究建立中药材分类质量标准

针对中药材不同需求市场,研究建立分类质量标准,对于医疗用中药材坚持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而针对健康养生和药食同源类药材,探索建立单独的质量标准,从而扩大中药材需求量和使用范围,缓解可能到来的巨大的中药材库存压力。

加大中药材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确保产业链源头质量

大力支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标准,构建全国一体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保障平台,确保优质种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同时,通过种苗供应的调控,调节种植面积和产量,防止中药材生产供应过剩。

加快培育现代化中药材市场体系,降低交易和市场流通成本

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中药材生产、产地加工和流通设施现代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通过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做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探索建立中药材期货交易所。

研究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调节市场供需

中药材需求价格缺乏弹性,需求不会随着价格涨跌而发生大幅度变化,需要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必须建立蓄水池,调节供需矛盾。

研究建立中药材的平准基金

中药材价格波动剧烈,已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建立中药材市场平准基金,即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基金,通过对中药材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达到稳定中药材市场的目的。

拓展中药材国际市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中药材国际市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建立“一带一路”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基金,加快我国中药资源“走出去”,外来药用资源“引进来”。


声明

来源:健康时报

步雯  王永文/文  何思哲/图

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标明来源。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更多阅读


典型中药大品种科技成果分析——《中国现代中药》8期专论导读


关于大力推进无公害中药生产及监管的建议答复


交流研究成果  推动学科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14届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


《湖北省中医药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