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仅6个月大!肿瘤几乎占据整个腹腔!省中医院多学科合作,极限拆弹……
2019-08-26 17:05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联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儿科、肿瘤科等科室,成功为一名仅 6个月大的婴儿切除一巨大的腹膜后肿瘤,肿瘤大小达到 1 2 × 10 cm,几乎占据整个腹腔。 该手术挑战了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极限,使高风险、高难度的婴幼儿复杂腹膜后肿瘤病变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救治。
小患儿杨某是广东省阳江人,2 01 9年2月出生。8 月初,小患儿的妈妈在给他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其腹部膨隆,当时并未在意,但短短十几天内,患儿腹部膨隆逐渐加重,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腹膜后巨大肿瘤。这对一个刚刚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患儿家属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带着患儿到多家医院求医,但医生均表示孩子年龄小,肿瘤太大,而且来源于腹膜后,局部解剖复杂,手术风险太大。后经当地医生推荐,患儿一家来到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找刁德昌副教授就医。
刁德昌副教授介绍,患儿入院时腹部严重膨隆,犹如一个充气过度的小皮球,巨大的肿瘤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呼吸和进食,奄奄一息。医生阅读患儿的 CT三维成像后发现:肿瘤已经占据了患儿的整个腹腔,左肾、输尿管、胰腺、脾脏均被挤压变形移位,左侧膈肌严重上抬,挤压心脏和左肺。肿瘤累及脏器多,难度极大,且患儿年龄过小,风险极高。 为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医院组织结直肠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儿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了严密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术前准备】
8月21 日上午,手术开始。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万进教授现场指导,刁德昌副教授主刀,李洪明、卢新泉、陈振寰、杨元东等医生协助。麻醉科李杰主任、钟敏教授负责主持麻醉,手术中采用先进的小儿术中脑血氧监测系统,以确保患儿的大脑功能不受影响。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发现: 患儿腹内肿瘤大小约 12 ×1 0 cm,从左侧腹膜后向前方生长,几乎占满了整个腹腔,腹腔内脏器受到严重推挤导致变形、移位。 肿瘤上缘经胰腺后方到达膈肌,并侵犯部分左侧膈肌,与脾门粘连紧密;向后方深达腰大肌及腰方肌表面并粘连紧密;肿瘤向后侵犯侵犯左肾周脂肪囊,与左侧输尿管、肾血管形成致密粘连,下极位于左肾下极水平,手术难度极大。 手术团队决定采用“迂回包抄”的方式切除肿瘤 ,在极小的空间内仔细分辨、分离,在肿瘤与周围重要脏器组织间划动刀头,确保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肿瘤终于顺利完整切除下来,手术全程零出血,麻醉平稳。 手术后,患儿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治疗。儿科杨京华主任、重症医学科郭力恒主任等共同为患儿制定了完善的术后监护治疗方案,给患儿的顺利康复提供最佳支持。手术后第二天,患儿转回了普通病房,并开始进行母乳喂养。手术后仅5天,患儿就康复出院了。 手术病理最后确诊为畸胎瘤。
刁德昌副教授介绍说, 小儿腹膜后畸胎瘤(retroperitoneal teratoma in children)为儿童期腹膜后常见的肿瘤,约占1 岁以下儿童腹膜后肿瘤的l/3 ,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居第3 位。一般认为腹膜后畸胎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彻底切除。一经发现不应受到年龄的限制即应当接受手术治疗。因腹膜后畸胎瘤的完整包膜膜与周围组织关系密织切常难以分离,必要时行整块切除,除畸胎瘤外还可切除受累的胰腺、胃、脾、结肠等部分脏器。多数腹膜后畸胎瘤因无意中或查体发现腹部包块就诊。腹膜后畸胎瘤临床症状较少且不典型。肿瘤压近邻近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因腹膜后位置隐蔽,潜在腔隙较大,故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肿瘤患者就诊时肿瘤已相当巨大,且多数患者年龄较小,手术难度大。因此,当发现身体有异常肿块、隆起时,不能轻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排查,消除隐患。 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设置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住院部14楼,是国内知名的结直肠肿瘤专科。 科室在大外科谭志健主任、结直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万进教授,科室负责人刁德昌副教授带领下,紧跟时代步伐,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成就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给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科室专家多次受邀在美国SAGES年会、美国ASCRS年会、俄罗斯RSCRS年会、印度国际肿瘤年会等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多次受邀国内大型会议做现场手术演示。 万进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国内知名胃肠肿瘤外科专家,在胃肠肿瘤诊治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 刁德昌副教授是国家卫计委援黔专家团队核心专家,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岭南名医,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被评为2017年全国“最具影响力青年肿瘤医生”,曾在2016-2017年度全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比赛获得十连冠。
科室主攻病种范围包括: 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腹膜后肿瘤、腹壁疝等。
责编: 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