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治疗人体“五官”中的“三官”——耳朵、鼻子、咽喉处疾患的科室,李寿皊便在这个科,与“三官”打了37年的交道,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满头华发的老专家。
李寿皊祖上并没有名医大家,其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私塾先生,将一生奉献给了三尺讲台。李寿皊在家排行老五,他出生时父亲已经37岁了,中年得子的父亲对他宠爱有加,并寄予厚望。
1978年,李寿皊如愿考入南京中医学院,选择了中医临床专业,目标十分明确——救死扶伤。学习期间,他深刻感受到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方式,尤其耳鼻喉科,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医内外兼治的思想。
为了更好地提升医术,1980年,李寿皊参加了由国家卫生部主办的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师资班,拜已故的中国中医耳鼻喉科学创始人、国医大师干祖望为师,成为干老的第一批弟子,在干老的指导下进一步领悟到国粹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精髓。
1982年,李寿皊被分配到淮安市中医院工作,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我这辈子啊就干这一件事,醉心耳鼻喉,乐此不疲,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有能量,我会继续干下去!”对李寿皊来说,行医不仅是命中注定,而是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工作期间,李寿皊博采众长、中西兼收,在诊疗中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先中后西”的理念,充分将中西医融会贯通。他善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疑难病症,他总是带领着团队下功夫研究病情,用啃硬骨头的精神,争取最佳治疗效果。“患者来找你看病,你要能担得起这份信任才行。”多年来,李寿皊经常这样告诫大家,也这样告诫自己。
结合洋洋既往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李寿皊决定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采用振奋听神经细胞活性药物静脉输液的同时,使用开郁通窍的中药汤剂口服结合穴位注射,改善耳周血管微循环。15天后,洋洋的听力便恢复到了23dB!全家人感激不尽。
家住徐溜的52岁的朱某,因扁桃体切除术后3月余,仍出现粘膜高度水肿,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在外院住院3次,通过反复消炎、消肿伤口依旧不见好,由于不能正常饮食,身体也日渐消瘦,全身无力。结合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在奔赴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后均怀疑为肿瘤,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绝望回家,亲友们抱着一线希望四处打听,最后找到李寿皊。
“术后淋巴回流不畅是导致粘膜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气阳两虚,生肌无力导致。”李寿皊在找准病因后根据中医辨证运用“椒梅附桂理连汤”加减开具汤剂口服,仅12天,朱某便恢复了健康。打这以后,朱某不论生什么病,总是先来找李寿皊,至今已有10年了。
71岁的楚某,罹患顽固性过敏性鼻炎30多年,经常因鼻塞、头痛而失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曾四处求医,药物、偏方尝试过不少,病情反反复复,无法断根,遂找到了李寿皊,确诊后一方面通过鼻窦手术及鼻中隔矫正术改善鼻腔通气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中药辨证口服及雾化治疗,7天后楚某症状缓解,为表达感激之情,擅长写诗的老人将亲笔书写了七律《医生的颂歌》赠给了李寿皊团队。
除了在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上有独到见解外,李寿皊在膏方进补方面也颇有研究,每年冬天来找李寿皊开膏方的市民都是络绎不绝。
耳鼻喉科成立于1982年,在发展初期,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科室,没有病房。李寿皊作为学科带头人,肩负着门诊、科研、教学等任务。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人手少,又没有电话联系,李寿皊索性把家搬到了医院。
李寿皊常说,“一人强不是强,大家强才是强,团队强才有力量!”37年来,他带领团队从多方面均衡发展,形成了稳定的发展方向:
“学而知不满,做而知不足。”尽管李寿皊在耳鼻喉领域已有深厚的沉淀和积累,他仍然不断学习,带领着团队不断掌握耳鼻喉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积累新经验。谈到科室未来的发展,他说:“科室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它慢慢长大,希望它永远是一棵常青树,与时俱进掌握前沿技术的同时,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为更多罹患耳鼻喉疾病的百姓消除疾苦。”
供稿 | 宣传科
编辑 | 宣传科 尹华彰 张娣娣
策划 | 宣传科 申琳琳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争议,请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医院地址:
淮安市和平路3号(万达广场向西200米)
交通路线:
①4路、94路、107路、703路公交车直达
②乘坐有轨电车到“老坝口”站下车,向东步行100米
咨询电话:
0517-83761947 80876038